第227章大兴新学设翰林(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好了,诸公所想朕心中有数!士大夫上扶天子下安黎民,肩膀担子何其重?正所谓学海无涯,多学些才干终归不会有错的!”刘协见他们争得脸红耳赤,终于站起来说话了。
天子都已经发话了,做臣子的总不能当年逆意吧。当然赵谦这个老家伙除外,不过人家也是混迹官场六十载才出来装逼的。
“嗯,朕打算将太学重新整顿,增设一国子监,将诸学融入儒学中去。如此,大汉便可人才辈出。即使不为治国之良相,亦可为治民之良医...”
刘协在殿中来回踱步,将自己的构想用语言方式画成蓝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杨瓒等人听闻忍不住惊呼,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咳,正是!”刘协嘴角一抽,不经意间又盗用了范文正公的名言。这句话在后世影响深远,直接引起了宋明两代中医学的蓬勃发展。
“另外,朕此前所提及过的翰林学士院,不知卿等可曾记得?”刘协想了想,向众人问道。
之所以要把翰林院提前出现在这个时代,是因为振兴文教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了。无论是农工商业,还是官吏素质都需要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
原有的那浅薄得可怜的教育培养机构实在难以跟得上时代的进步,不趁早改进扩充的话,就只会像盖好了高楼才发现没有留电梯位。
“臣记得!翰林学士院,自然是翰林学士进修之地。而翰林学士乃是天下文士精英,日常为天子侍从,加知制诰又可草拟诏书...”
士孙瑞快众同僚一步,将翰林学士院的功能和结构娓娓道来。
刘协点点头满意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士孙瑞公务繁忙之余还能记得那般清楚。
杨瓒等人除了嫉妒士孙瑞出风头外,又在暗暗思量刘协的意图。
“嗯,正是!翰林学士院设在西安门侧废弃的朗池宫,翰林学士每月俸禄暂定为一千五百石。至于国子监则设教授每科两人,在朝官员也可以到场授课”刘协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得一众公卿大臣忘却了来意纷纷目瞪口呆。
他们在疑惑刘协为何会懂得如此之多,要知道这些机构在以往都不曾出现过的。
“陛下圣明!”唯有这句话,能够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慨。
君臣几人都一片兴奋,坐下来商讨补充就是一个多时辰,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正午。外面的有心人间杨瓒等人久久不出,都在暗暗猜测未央宫中的情况
长安城北集市旁的一家茶楼二楼,三个身穿常服的男子正在对坐小酌。要是来一个稍微交友广泛的人,必定可以认出这三人正是逗留关中多年的老熟人。
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登以及糜芳,正在讨论着时事。
“依我看啊,此次士孙瑞必定要请郡出外了。”孔融举起耳杯轻抿一口,淡淡地说道。
他是孔子的后裔,自然对士孙瑞看不顺眼。所以说起话来,也毫不客气地直呼对方的名讳。
对面的陈登和糜芳与他相处良久,也算是看清了他的为人。可以说这写年来孔融越来越不堪了,还屡屡说出一些不符合规格的话语来。起初还有一身儒者风范,现在不过是靠名声来混饭吃的庸人罢了。
“文举叔此话怎讲?”虽然孔融越发不堪,不过陈登还是以礼相待。
“呵,士孙瑞以旁门左道来与大道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孔融说着,不屑地摆摆手。
陈登想了一阵,却是试探地说道:“非也,登却是觉得这次士孙君荣挟裹民意,似乎胜券在握。”说完,指了指赵谦府邸的方向。虽然百姓们已经散去。
糜芳欲言又止,担心地看了孔融一眼。这位仁兄眼里面揉不进沙子,一言不合恐怕会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