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欲以一轨连天下(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刘协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微笑地问道:“何事未明?”对于满口之乎者也、动不动就劝谏的官员,刘协更喜欢和这些直率的商人打交道。大概是后世的职业习惯使然吧。
“便是为何陛下所划之线何故设在北岸而非南岸?”
众人闻言,立即再度向舆图看去。果然,红线是画在渭水北岸,而不是南岸。要知道渭水以南可以一条线直通长安,不用渡过渭水。他们这些批发商,仓库都在城南。
“其原因有三!”刘协见赵温在内的人都一脸茫然,当即竖起几根手指头解释。一众人挺直了身腰,聚精会神地等待刘协发言。
“一者渭水北岸县城及人口远高于南岸;二者渭水北岸虽然有漆水、泾水以及洛水此些大支流,不过水流平缓易于建桥。三者南岸多丘且受惠地区少,黑、沣、灞等水流过急...”
建造轨道干线,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尤为重要。既要平坦又要少搭桥,还能拥有一定的军事价值等因素。对于各项条件,这个时代还没有人能清楚过刘协。
一众商贾和赵温被刘协灌输了一通轨道专业知识,他们还以为走错了门口。
刘协对此并不在意,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这其实只是很基础的知识。这只是给他们释放一个信号,就是自己非常重视这条轨道。对这条线路期望很高,从而让他们放心砸钱进去弄。
“...诸公可以试想一番,若此路一通!即使按照目前平均每时辰五十里的速度,一天便可以行进五六百里!从陈仓至到华阴,计上换马等杂事最多也只需三天时间!”
刘协扳着手指,对着一众商贾循循诱惑。八百里秦川三日便可由西到东,这样的效率对于商贾绝对是致命的吸引。
当然,时速二十五公里只是他根据东城墙小车的速度来说的。要是真拉上几节车厢走长途,能有十五时速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他们就算提出来刘协也会说能以改进的方法解决速度问题。
“这...不可能吧...”一众商贾一脸震惊,难以置信窃窃私语。不过秦渭和张方平曾多次见识过轨道的便捷和高效,对于刘协的话一点也不感到惊奇。
“若是如此,日后贩运货物之成本岂不是大大降低了?”赵温见刘协隐隐约约地向他眨眼,顿时明悟了过来。他站起来,一脸惊讶地向刘协问道。
“正是!运百石粮至百里外,人马损耗者二十有多。若上轨道一路坦途畅通无阻,运百石至百里外只需损耗五石不足!”刘协继续把算盘打得啪啪作响,说完和赵温暗暗相视一笑。
“额,这...”一众商贾当然知道刘协说的是大实话,且还是过于保守的估计。运得越远成本就翻倍上升,所以运轻货往西域比起运重货来长安要划算得多。
只要这条路线造出来,并且稳定有效的话。单单除却损失就利润翻倍了,更别说一路上的可能遇到劫匪之类的。在巨额财富面前,没有哪个商贾能忍得住不动心。
“臣记得陛下曾说过,要在咸阳开辟一所交易市场!”赵温见他们还不够反应激烈,立即又添油加醋的说道。
交易市场?他们做梦都想有一个集中的交易场所,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依赖城北那些零零散散的市场,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
加上城内拥挤且多重税收,使得一些胡商宁愿去跟城外一些小摊贩交易。现在听闻朝廷出面搞一个交易市场,他们当然双手赞成了。
“唉,赵卿有所不知!如今朝廷财政困顿,养饥民都尚且不足...”刘协刚才的兴致勃勃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一副手抚额头的长吁短叹。
一众商贾终于明白,刘协为何要聚集他们来这里了。不过他们也知道,天底下没有那么大的癞蛤蟆满街跳的。要想有所收获,就得首先去投资。
一众商贾看了一眼刘协和赵温二人,随后起来聚到一个角落处商议。座山雕冷哼一声把脸别到一边去,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刘协是过来人,倒也不阻止,坐下来好好品尝一番新鲜水果。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保鲜的,连西域的葡萄都像新鲜摘下来一般。
窃窃私语声过来好一阵子,一众人才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请陛下将轨道一事尽交予小民等,必定能助陛下在七月前将粮运到!”张方平代表众商贾,直接走到主位前躬身一揖。
尽交你等,岂不是全部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