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为主之道须刚柔(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未央宫,清凉殿。
这座宫殿在广阔的沧池之滨,背靠着人工积土山,比起后世的海景房也不遑多让。在宫殿面向沧池的一侧,开有一个一丈见方的大窗户。
碧波粼粼的水面,把太阳光从窗户反映进内,使得光线非常充足。加上时不时吹来一阵阵夹杂菏味的清风,使人心旷神怡。
刘协就在二楼面向沧池的门口前,舒服地躺在新弄出来的太师椅上。一边看着一望无际的湖水,一边沉思着还怎么去应对那些个诸侯。
袁绍、曹操、公孙瓒,一个个都是名耀史册的枭雄。还有他们身边那些谋士,哪一个都不是易与之辈。
袁绍麾下田丰、许攸、郭图审配,曹孟德麾下戏志才、荀彧程煜;以及公孙瓒麾下田楷。对付这些国家级智谋之士,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力去震慑。
“陛下,王司徒亲笔信!”
刘协眉头一挑,这些天事情特多,他都快把王允给忘了。还有左令,这个令人无语的宦官。改天抽到时间,一定要去看看他才行。
随即接过因太阳晒而发暖的竹简缓缓摊开,一阵墨香味扑鼻而来。古人书写迥异于现代,从上到下然后从右往左。刘协看着熟悉的字迹,暗暗默念起来。
“臣蒙陛下厚爱,窃得一万户之公侯。然臣虽薄有微功于国,却既无萧张之才,也无卫霍之功,深感愧不自胜...”刘协读到这里,忍不住概然长叹!
这才是国之柱石,忠贤股肱啊!想那两位同样位居列候,却是贪心不足。不但没有因此而行事低调,相反还攥捏怂恿部下向自己施压。真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等等,有三策献于朕?刘协继续看下去,忽然双眼都看直了!
只见他提到了如今粮食问题的困局,并指出政事堂准备横坝断渭是错误的。所谓的横坝断渭,就是在渭河狭窄处修筑一座堤坝,来抬升水位。说白了,就是像三峡那样。
这种方法即使在刘协看来,同样是不可取的。刘协当初曾出城见过渭河一次,那水流看起来虽然缓慢,但以现阶段的技术要筑坝也绝非易事。
很多事情不是单看表面的,渭河水面广阔深度不过到大腿处。一开始从两边开堵筑坝并不难,难就难在中间那十来丈。要知道三峡大坝最后堰堵时,可是动用了上千辆泥头车同时倾泻水泥沙石。以及数十台重型机械,数万人一同奋斗方才完成这一壮举的。
没有任何机械想要在下游堵截一条二级河流,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行为。加上近来有报终南山降雨频繁,沣河水位持续上涨。恐怕以马车人力的速度拦不到一半,就被冲毁了。
‘木轨之道,前番功莫大焉。此物取材于山,匠造简便快捷。臣以为可在扶风至咸阳修筑百里轨道,作运粮之用。倘若陇右有变,亦可以为运兵利器...’
“妙啊!”刘协连连赞同,啧啧称赞。那些个百官名士,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因循守旧摇唇鼓舌。而遇到难题时就去翻史书,将老祖宗的高论搬出来吹擂一通。
就是马杨二人,同样只想到传统的‘法子’。
想到这里,刘协换掉此二人的决心更加坚决了。在自己尚未亲政的几年里,要让王允这种有远见卓识的人来掌控大局。要搞建设,自然离不开工匠。
只要先铺出个一两百里作为试验,就可以培养不少专业人才。加上黑火药已经弄出来了,什么横路顽石不再能使轨道为之绕行。而建设如此大的工程,同样不能缺少商人的支持。
以工带商,以商养工;而工人阶层,同样可以由农民转变过去。农工商,这三个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拧成一股绳,就不怕那些不擅生产的士人阶层了。
当然,教育也应该有所转变,不能再培养旧式之乎者也的那种废材了。
“咜~”刘协又翻来第二卷竹简,开头说明是定蕃之策。他心神一震,看来这是用来对付那些个诸侯的了。讲真,若是有得选择的话他还真舍不得去终结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不过这是不现实的,多精彩灿烂始终都是内斗。平白消耗自身,却让周围的蛮邦快速繁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