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扼山守水一夫关(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布谷布谷...”清晨,一阵又一阵鸟叫回荡在潼关前的山涧小道中。数万人马浩浩荡荡,拉出了十多里的长蛇阵。前锋是各色旗手队,而老将朱亻隽则亲自押后。
山道右边,便是浊流滔天奔腾不息的黄河了。横贯整个关中平原的渭水,便在西边一里外与黄河汇合。相较于几如泥浆的黄河,浑浊土黄的渭水可要清澈多了。
对面便是有名的风陵渡,几艘百石大船停泊在木码头边。而沙质土松又软的北岸,盐碱含量明显比南岸少得多。所以远远看去,一片绿草茵茵绵延到天边。
这队人马正是诸侯军,他们平定了并州匈奴后,入京去觐见天子。而并州的留守,袁绍和曹操默契地推荐了他们的好友张邈。
吕布由于来自朝廷,所以也只能安排留守并州。不过诸侯们可不敢将这个三姓家奴放在归路附近,而是一致让他留镇北面的晋阳(太原)。而张邈则镇安邑,一南一北互为犄角。
事实上他们几天前已经南下渡河了,只是等待消息而故意拖延不肯西进罢了!
朱隽夺取了西凉残军占据的函谷关后,便引兵西来。听闻诸侯军在潼关五十里踌躇不前,气不打一处来!李傕叛军已经杀奔长安去了,这些人居然缩在这里!
他来到营寨后二话不说,进中军大帐就是一通训斥!袁绍曹操等人自觉理亏,又碍于对方老将的身份下只得低头认错。这时恰好守军挫败叛军的消息传来,他们立即拔寨启程。
袁绍仰头看着斜上方高耸巍峨的关隘,不住啧啧称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潼关果如是也!”关隘门处依山临崖,陡峭的乱石断层山崖下,便是黄河之滨;可谓依山扼水。
在山海关未有之前,潼关一直高居雄关险隘榜的桂冠。
“秦据潼关,函崤天险屡破六国合纵!四海终归秦一,其功不可没。”田丰看着屹立在山巅的千古雄关,口中不乏赞美之词。
袁绍瞥了他一眼,心念数转自言自语道:“天子迁移西京日久,回迁关东正是其时!”西凉军被铲除后,朝廷必然会借关中之地为倚仗,重新整合天下。
若是迁回了洛阳就不一样了,诸侯们绝不会容忍朝廷在眼皮底下再拥有弹压地方的实力。远的不说,好友张邈与曹操首先不会默许。他可是知道,东周彻底衰落就是拜郑庄公所赐。
身后的田丰听闻后,眉头紧皱。随即城关上传来一声暴喝,打断了他的思绪。
“来者何人,速速止步!”禁闭的关门上方,一个中年将领按剑而立。下方逶迤而行的诸侯军旗手,连忙停下了脚步。通过晨曦的太阳光细细一看,一张熟悉的脸庞呈现在袁绍的眼里。
他随即策马上前,越过上十个手举各式旗旌的旗手。关上的士卒见状如临大敌,急忙像张弓搭箭!马腾眼睑一缩,随即扬起手止住守军。
袁绍独自踏出了五步,拉住战马对着关上大喊:“可是寿成贤弟?”对于马腾他可不陌生,此前会盟就有他的一份。虽说人各有志,情谊应该还在的。
果然,城关上传来回响:“本初兄,别来无恙啊?”
袁绍嘴角一抽,既然还记得我,干嘛不开门?在这居高临下的问好,算什么鬼?他心中虽然如此作想,但脸上没有表露出来。还露出了兴奋的笑脸,仰头搭话。
“劳寿成贤弟记挂,绍近来仍上马能飙、下马可射!”袁绍扬了扬下巴,表明了多种含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说他老袁家虽然没了两位,不过坚挺依旧...
“呵呵,多年不见,本初兄还是风趣依旧啊!”关上再度传来声音,回荡在狭长的山道里。在阵中的曹操见大部队忽然停下,便带着曹仁一同往前而去。
“寿成贤弟同样虎躯康健,又得朝廷委以重任,真令我等自觉汗颜...”袁绍虚伪地互相吹捧,但马腾始终没有打开关门迎接老友的意思。
一个个站立等候的诸侯军们,开始不耐烦第躁动起来。有的甚至脱离开队伍,在路边的石头上坐着扇凉。四更开始跋涉但如今,他们已经饥疲交加,只想进关去休息一番。
一双穿着磨得破烂鞋子的大脚,从乱石山道向上快步迈进。路旁的诸侯军们见状纷纷侧目,这个面容粗犷、须发浓密的男子正眉头紧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