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七雄归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章有容乃大纳百川(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激烈的决战已经过去了三天,长安城已经回复了平静。随着灞水大营被守军捣毁,李傕狼狈南窜,长安城内的百姓渐渐回到自己的家中。

虽然一切都得重头再来,但他们却是满怀希望。以后就是朝廷治理,不会再像从前董卓那般任意妄为了。他们盼了三年的太平日子,今天终于得偿所愿!

小圣天子刘协已经布告了免税令,今年内长安以东的地区全部免去粮税。这绝对天大的利好消息,极大地振奋的他们的内心!

他们正准备忙活在田间地头里,抢救去年的冬小麦,还有补种上豆类或高粱之类的农作物...

未央宫,广明殿。

这座宫殿坐落在西城墙内侧,临近白虎门。而白虎门又不同其他城门一般车来人往,所以比较安静。从东边略过沧池的湖风,在这里打了个转,夏天特别凉快。

刘协同学第一天来上课,感觉良好。太傅张喜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儒生,略带佝偻的背脊并不影响他的儒雅之风。

此时他正捧着一卷论语,正摇头晃脑朗诵着。刘协和很多小说里的穿越人士一样,对此非常头大。虽然他对于儒学并不排斥,但要他去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像这样的情况,刘协当然不会独自去面对了。多一个人就能让这个老家伙多转移一分注意力,不会只盯着自己。

不过事实上,真会如刘协所想吗?

他昨天便向政事堂提出,要选一些官宦子弟过来一起侍读。这事本身有故例,所以政事堂诸公也不好拒绝。

最后,他们派了一些年轻子弟中的佼佼者进来。比如杨修、司马懿、黄权、赵彦以及马均。其中,赵彦是赵温的儿子;而黄权,也是黄琬的小儿子。只有马均一人,是刘协指定的。

“子曰:诗三百,一言而蔽之,曰:思无邪!”六人再度跟着太傅张喜念了起来,朗朗书声在大殿内外回荡。

刘协对此颇感新鲜,加上出于对老臣的尊重,还算认真地上课。马均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本一工匠的儿子,能进宫陪读实在是三生有幸的事。

只有年龄最大的杨修无精打采,对于论语他早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实在不明白,张喜怎么要拿论语来上他的第一课?

还有陪皇帝读书就算了,干嘛掺一个工匠的儿子进来?士农工商,奇银技巧者和货殖商贩一样难登大雅之堂!他们作为名门子弟,当然羞与其为伍了。

司马懿等人同样这般认为,目光像看猴子一样时不时瞥向马均。小马均对此懵然不知,正襟危坐专心听课。刘协也注意到了他们的小动作,不住暗暗摇头。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张喜踱步一阵跪坐了下来,不过似乎拿错了一卷,将错就错地读了起来。

“天子,夫子此言何意?”张喜放下竹简,雪白的眉毛下,一双黑亮的双眼忽然看向坐在对面的刘协。刘协因为小小一分神,惊讶地抬头看向面无表情的张喜。

我去,趴着也中枪?没得罪你吧,怎么一上来就向我提问?就是要问也得简单一点的啊,干嘛挑这个两千年都无真解的问题?

刘协嘴角一抽,心中不住腹诽。他按照后世的惯例站起身来,脑海中飞快地搜寻着以往的记忆。不过他似乎因为分心而会错了意,以为问的是思无邪怎么解释。

张喜见刘协站起来,也不敢托大坐着。他第一天来讲课,当然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了。不过怕刘协这个小皇帝太了得,所以要找些题目探探他的底!

杨修等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刘协,静待这个击败了叛军的小天子,会有什么高见。只有司马懿表情古怪,因为他似乎感觉刘协是一时想不起的样子!

汉代对这句话就有大概的释义,经学大家包咸包子良则用三个字概括:“归于正”。即使说没有邪,就是正。以正当的方式去思考任何事物,而不是去走下水道的套路。

这个概述接近真义,被这个时代的儒者多有认同。不过其漏洞同样多多,没见后世被驳倒一片吗?从张喜那时刻准备说辞的神情,就知道若用这个来回答必然引来铺天盖地的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