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阙望龙庭议平叛(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司徒府,王允放下茶盏对下首的黄琬和陈宫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天子今日比往日大为不同了?”
士孙瑞当即摇头晃脑:“陛下自病愈后,英明神武!在养心殿亲自手刃叛贼,可比光武;又顾全大局、赏罚有度,直追孝宣;真乃中兴之主也!”
王允瞥了他一眼:“说人话!”士孙瑞像泄了气的皮球:“陛下越圣明,司徒的权柄就会越缩小,比如今日之事。”
“嗯,董贼刚刚伏诛,他就急不可耐的要削老夫的权了,这大概就是忠臣之悲吧!”王允一阵黯然。
陈宫适时拱手说:“司徒、将军,宫虽不才,却是知道前朝是如何灭亡的!”王允眯着眼睛:“哦?公台说说前朝是因何而亡的?”
“前朝一扫六国,天下一统!不过二世而亡,究其主因:秦无史可鉴,整合六国又并百越后秦帝国中枢权力过于集中,又未及时修正法案!
秦之前国土不过十郡,军民不过五六百万,而吞并六国百越以后:民六百万户,国土三十六郡!
当时并无先例可循,大权多集中在始皇、李斯、蒙恬和那阉竖赵高手里,互相平衡。但始皇一崩,平衡被李斯和赵高打破,合力逼死蒙恬。赵高又借势杀了李斯,权力严重倾斜、民心尽丧致使强秦二世而亡!”
王允凝视了陈宫片刻,长叹道:“公台果是国士之材!诚然,车辇只有二轮相衡才能走得长远,朝堂亦是!
但皇帝这么快就要削老夫的权,实是令人寒心!”士孙瑞宽慰道:“司徒,陛下如此做又何不是保存司徒?董仲颍当初也是汉之忠臣,何故落此地步?不过贪心不足矣!”
王允虽然器量不大,但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是因为被人吹得如皮球一般飘飘然,而忘记自己的本心。
因今日在养心殿上被刘协打压,虽然也得到了补偿,但谁能说这不是一次警告呢?心气低落的人是容易劝服的,在二人的劝说下王允也摆正了自己的态度。
既然不敢用军权逼宫,那就干脆做好自己本分就是了,说不定死后还能追封个国公!
司空府,杨彪正和长子杨修对坐。杨彪皱眉道:“天子自病愈后,好像比往昔更善断了!虽然这是好事,但为父总觉不对劲,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杨修此时年方十七,却是自小聪颖,擅长揣摩人心;深受弘农杨家长辈所喜。他侃侃而道:“孩儿曾与天子见面,知其后脖颈处有一胎记...”杨修说完,杨彪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翌日,天色未亮。在京的文武官员纷纷洗漱穿衣后涌上直通未央宫的华阳大街,向位于长安城南的未央宫走去。
到了未央宫正门西安门等候。至四更,阙楼钟楼钟声响起,西安门缓缓打开,文武大臣鱼贯而入。王允在门前下了马,徒步向宣德殿走去。
椒房殿,刘协昨夜与伏寿相拥而眠(不要想歪了),此时已经起床更衣。“陛下,来戴上!”繁琐的穿好了红龙袍,伏寿端着几斤重的黄金流须天平冠站在刘协身后。
一群宫女太监很快帮刘协把天平冠戴平整,整理一下衣冠,刘协与伏寿道别后大步向宣室大殿而去。
两世为人,这还是他第一次主持早朝,还是阙望大朝!一想到自己将接受数千文武官员叩拜,他一阵激动,当皇帝就是不一样。
数千官员早已在宣室殿内依序站立,窃窃私语。王允站在左排最前面,和太尉马日單、新任司空的杨彪并立,后面是九卿依次排列。
马日單开口对一旁的王允道:“子师兄今日气息不错啊!”王允要是没有受到天子的打压,必定懒得理马日單,只是如今他还是微笑回道:“呵呵!董贼伏诛,悬在老夫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了下来,老夫心里高兴啊!”
马日單也笑着说:“董贼得以伏诛,其功皆在于子师兄啊!”王允摆了摆手:“非也,若无太尉与司空居中相助,王允才疏学浅焉可成事?”二人皆回:“司徒过谦!”这时新任殿前太监的左令扯起尖细的嗓子:“陛下驾到!”
刘协一身着外黑内红的龙袍、头戴天平冠大袖飘飘的走到了御座前,三千大臣俯身伏拜:“恭喜陛下铲除佞臣董卓!吾皇万岁万万岁!”
声势浩大,震得刘协耳朵嗡嗡作响!刘协环视一眼,后世十余年的领导生涯使他的穆穆天子之威油然而生:“此功在诸卿,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