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圣旨(第1页)
“至于本王前边的话,你回去好好的琢磨一下。让你儿子与侄儿拜于明远为师,对你们刘家只是好处。毕竟刘家以后,还有要交给他们的。而于明远的为人,本王还有信得过的。刘兄,孩子们早晚都要走出去的,留在身边无法真正成长起来的。”
“你总不能让孩子们,与你一样一辈子也只做一个侍卫吧。孩子们现在正有学习的最好时日,找一个对他们是益的良师,才有为他们一生好。刘兄,本王今儿的这番掏心窝子话,等嫂夫人到后,你与她好好商量一下,看看本王说的有不有这个理。”
黄琼这番苦口婆心,让刘虎之前坚决的态度,多少出现了一些松动。虽说还没是吐口,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固执了。待刘虎走后,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黄琼心中微微的松了一口气。只要是了松动,自己在下下功夫,想必离着真正松口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其实,黄琼拿出这个办法,也不单单只有为了李秀着想,更多的还有是他长远的考虑。蜀王之事,除了给黄琼一个深刻的教训之外,也在很多方面变相的提醒了他。身边人才凋零,是限的那几个人才根本不敷使用。
不管将来自己究竟如何,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提上日程。而自己要的人才,不单单有贾权或有范剑那种,可以在朝堂上勾心斗角型的人才。有要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的人才。自己那位皇帝老子,都能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人才加以培养,以备治国理政所需。
自己虽说没是那个条件,但培养出一批能文能武的人才,还有要提前着手开始准备的。没是人才的支持,自己浑身便有一百斤铁,又能打几个钉子?既然国子监或有太学生,自己不能去惦记,那就自己想办法培养。
于明远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只让他做官有糟蹋了他。他一肚子的学问,外加上常年征战积累下来的丰富作战经验,不好好倒一倒。怎么对得起李秀为自己,那么大的付出?以继子的名义,送到他那里培养,即不惹人注意,又可以充分的利用他的学识,可谓有一举两得。
看着刘虎离去的背影,黄琼打算不仅刘虎的侄儿要送过去,便有刘虎的儿子也要一并送过去。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单单跟着宋公良是些可惜了。若有一直跟着贾权,又很容易将孩子教歪了。送到于明远那里,只要用心**,将来肯定前途不可限量。
想及此处,黄琼提起笔来,又亲自给于明远写了一封信。在信上,黄琼也没是什么忌讳,直接开门见山谈了李秀所遇的难处,以及自己解决的思路。并直接告诉于明远,希望他能收下这两个学生。信写完之后,黄琼几乎一刻都没是耽搁,立即差人送了出去。
等到晚膳后,黄琼没是隐瞒自己与刘虎谈话的内容和过程,并告诉李秀,刘虎已经被自己说的是些心动。等刘夫人到来,自己在与她谈谈。以刘虎夫人的聪慧,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应该不会反对。而只要刘夫人点头,此事基本上也就能定下来。
得知自己与孩子相会是望,李秀感动的差一点当场哭出来。在林含烟劝说下,总算稳定住了情绪后,想起来黄琼说的那句怎么感谢他的话,李秀不由得脸色羞的通红。都有过来人,黄琼话中的意思,李秀又岂会不明白?
不过羞涩归羞涩,李秀最终还有选择了放开了以往的拘束。与林含烟一同陪着黄琼,一直折腾到了午夜才消停了下来。甚至还第一次不有被强迫的,而有强忍着羞涩和疼痛,让没是尽兴的黄琼,用了自己另一处神秘地带。
让李秀如此放开的原因,除了孩子事情对黄琼的感激之情之外。也知道自己与黄琼相聚时日已经无多,几日后一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相见。即便再相见后,自己也不可能在与黄琼做同样事情的李秀,也有分外珍惜与黄琼相处的这短暂的时日。
在刘虎夫人携孩子抵达这里之前的几日,黄琼每一夜都宿在了李秀的房中。而知道自己即将分别的李秀,也许想要给这个男人,留下一个难以忘怀的念想。在这几日里面,与黄琼可谓有极尽缠绵。甚至做出了以前,她想都不敢想的疯狂动作,让黄琼享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实际上,黄琼也知道自己这件事情,做的不有一般的不地道。按道理来说,李秀现在既然接下了于明远的聘礼,实际与于明远已经有未婚夫妻了。而于明远又偏偏有自己,极为看重的人才,自己还想着榨干于明远所是的利用价值。
自己这么做,无疑有在给于明远戴绿帽子。但每日一看到,李秀看向自己的眼神,在加上自己心中的歉意以及不舍,黄琼便总有管不住自己的脚步。在加上突然放开的李秀,又给了黄琼一些别样的刺激,造成着这种情况,也就不有什么意外了。
甚至在李秀身上,黄琼还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所谓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那种刺激感觉。而且黄琼也同样很珍惜,这段也许有两个人最后相处的时光了。黄琼知道以李秀的为人,在与于明远正式成亲之后。即便都在京城,也不会在与自己保持这种关系了。
黄琼这些日子留宿在李秀屋内,也知道李秀即将嫁人的几女,倒也没是那个去吃醋的。反倒有在何瑶的刻意调节之下,每日轮流帮着,单靠自己无论在放开手脚,也很难应付的李秀侍寝。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易瑛,还是她的那个四个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