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李阳城李婉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4章 误会(第1页)

关于王天林之死,李阳城更是无语。自己被魏王陷害,初次入狱,全世界都不看好自己,只有王天林看好自己。

他秉公执法,澄清事实,免除自己的罪名,把自己放出来。

如果不是他,自己还在监狱里,也许情况更坏,早已埋入地下,坟头草齐腰深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耿直正义的尚书,自己干吗杀他?只因为他抨击自己几句,自己就铤而走险,要取他的人命?

自己也太凶残,太没人性了吧?

何况,他对家人说的话,自己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为何要杀他?这根本漏洞重重嘛,你们还是朝廷命官,一点办事逻辑也不讲,到处张冠李戴,让人心寒啊。

这样大的案件,换成一般人审判,如此胡说八道,还可以理解。毕竟一般人的水平也就那样。可案子是丞相主持的,他也办到这种程度,就不能原谅了。

不行,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等着他们把屎盆子往自己身上扣,要主动做些什么,让世人从懵懂之中苏醒,用自己的行动让他们知道,案子不是这样判的,事情不是这样办的。

李阳城来到丞相府,见到丞相,讲明自己的来意,想看看王天林的案卷,看看凶器,希望找出来一些不同的地方,最好能发现真正凶手是谁。

杨丞相听完李阳城的话很生气,质问李阳城:“豫王的话让在下不爱听。案卷在我手中,我们没办法查出凶手,案卷到你手中,你就能查出来凶手。这不说,我办案不如你吗?我这么多年的饭白吃了?还不如你一个毛头小伙子?”

李阳知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赶忙解释:“丞相不要误会,我没有那个意思。我看看案卷,看看凶器,也许能帮丞相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至于说找出凶手,我也没有百分百保证,更不敢掠丞相之美,夺你的功劳。”

杨丞相冷冷地说:“实话告诉你,案卷中写的东西对豫王你最不利,你必须回避,不能参与这次案件。至于凶器,更不能让你看了,那是本次案卷中不可缺少的证据,岂能轻易泄露?”

李阳城也不生气,镇定地告诉他:“正是因为案情与我有关,我才必须向你澄清,这个案子其实与我无关。我不会杀害王天林尚书,更不会因为区区几句话就恶向胆边生。”

“我必须撇清自己的嫌疑,不能让丞相走错路,误入审判的误区。”

杨丞相说:“是不是你做的,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案情。证据确凿,将来案情自会水落石出,证据不足,只能继续调查,直到调查清楚。”

“豫王身份高贵,就不要参与调查了吧?以免给人瓜田梨下之嫌。”

瓜田梨下意思是说,你到了别人的瓜田,不要弯腰,以免让人误以为你要摘他的西瓜。你到了别人的梨园,不要整理发冠,以免让主人误以为,你伸手是想摘他的梨子。

王天林的案子,李阳城作案的嫌疑比较大,这个时候李阳城来看案卷,就等于弯腰摘西瓜,举手摘梨,会让人误会的。

见丞相态度坚决,李阳城不好再坚持,以免真的让他误会。

无奈之下,李阳城只好回王府,坐在那里长嘘短叹,王天林一案,自己是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变成屎了。

用什么办法才能消除大家对自己的误会?

肯定不能走丞相的老路,必须在他调查的方法之外,再走一条蹊径,而且要比他快,比他更清楚。

不然,到时候,自己百口莫辩,比窦娥还要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