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祖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17 杀人,在诛心!(第2页)

“谋反”,有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证据。

只需要让皇帝心中起疑,觉得小昏侯有谋反之心,那就足以扎下一个血淋淋的钉子,刺的皇帝侧面难眠了。

证据什么的,有那么重要吗?

只要皇帝心中起疑,稍微一开口,他们便能察觉到皇帝的心意变化,立刻奉上无数的“罪证”。

那个时候,整座丹阳城,人人打铁,家家户户都备有甲胄,枕戈待旦,这就是“罪证”。

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罪证上。

而在于,“挑拨”皇帝心头的那根弦,让他“确信”,小昏侯有谋反之心。

他们这些三公大臣们,历经无数洗礼才登上朝堂高官,当然不屑于用“诬陷”这种低劣的小伎俩。

诬陷,直接说小昏侯私造兵械,意图谋反。

那是最低级的技巧,太过生硬。

摆明了强烈的意图,要小昏侯死,这太容易惹皇帝的怀疑和反感且不说。

而且,万一诬陷小昏侯不成,倒戈一击,他们反而自身惹祸上身。

可是,换另外一个法子。

捧杀!

把小昏侯吹捧成“古之圣贤,比肩尧舜”。

那可就不同。

吹捧而已,不管怎样都不会让自己惹上构陷王侯的罪名。

一旦给皇帝心头扎下这根血淋淋的刺,夜里睡不着觉了,那小昏侯便死期不远。

这大楚皇朝,只有皇帝能让小昏侯去死。

杀人,莫过于诛心!

心死,人灭!

皇帝负手站在私塾门外,听着私塾内孩童们呀呀的声音,双眸阴晴不定,脸色变幻,陷入深深的沉默。

众大臣们站在他身后,皆垂手而立,静默。

他们在等,等皇帝心头那股火的爆发。

只要皇帝恼羞成怒,一开口,哪怕是随便一句轻飘飘的疑问。

他们都能察觉出异样,把小昏侯架在火上猛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