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装配细节(第2页)

“脉冲氩弧焊,局部用了真空电子束焊。”

周振华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电子束焊是厂里的宝贝疙瘩,专门用来处理最精密的部件,申请使用一次的手续繁琐得能让人脱层皮。

他没有追问李国栋是怎么用上这台设备的,只是继续问:“焊缝的探伤报告呢?”

“没有报告。”李国栋的回答让庞清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我可以用我的手艺保证,每一条焊缝都渗透均匀,绝无夹渣和气孔。”

他拍了拍胸脯,这不是吹牛,这是一个顶级技工的自信。整个303厂,他说自己的手艺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人称“李鬼手”,说的就是他的活儿,精细得不像是人能干出来的。

周振华沉默地检查着,每一个螺丝的扭矩,每一根管线的走向,他都看得极细。

车间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他偶尔移动时,鞋底和地面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李国栋和庞清泉紧张得手心冒汗。他们感觉自己不像是在接受审查,更像是在被解剖。厂长的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打在最关键的工艺节点上。

杜宇泽反而最平静。他知道,这些对于周振华这种级别的人物来说,只是开胃菜。真正的考验,还没来。

果然,周振华检查完发动机,直起了身子。他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而是缓缓走向那个被帆布覆盖的庞然大物。

他抓住帆布的一角,猛地一扯。

“哗啦——”

帆布滑落,露出了下面一架银灰色的歼5战斗机。机身上的八一军徽在昏暗的光线里,依然鲜艳。

这架飞机,是207车间留下的最后遗产。一架因为故障而停飞,等待维修判定的飞机。

周振华的手掌,轻轻抚摸着冰冷的机身。他绕着飞机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左侧机翼下方。

他突然回头,看向杜宇泽。

“我听说,你说它左翼大梁有内部裂纹?”

庞清泉的大脑“嗡”的一声。他想起来了,杜宇泽之前确实提过一嘴,但他当时只当是年轻人的胡言乱语。这种内部结构损伤,不用大型探伤设备,谁能看得出来?

李国栋也皱起了眉。他也不信。

周振华的语气很平淡,但杜宇泽能听出里面的陷阱。这不是疑问,是质问。

“证据呢?”周振华继续说,“空口无凭。在工程领域,没有证据的断言,就是臆测,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有证据。”

杜宇泽的回答,让李国栋和庞清泉都愣住了。

他走向车间的角落,那里堆放着一堆废弃的零件和工具。他弯下腰,从一堆油布下,拖出来一个看起来笨重无比的金属箱子,还有一个配套的支架。

“这是……”庞清泉认出来了,“五十年代的便携式X光机?这东西还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