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页)
八十年代的个体户。
她指尖在炕桌上轻轻敲着,脑海里闪过无数商品,方便面、泡泡糖、的确良衬衫、塑料凉鞋、喇叭裤
这些在后世随处可见的东西,现在可都是稀罕物,要是能搞到货源,说不定真能赚第一桶金。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现实。
她一个刚穿来的外来者,没门路、没本钱,连介绍信都得靠家里,怎么去搞货源?
再说,目前是改革开放了,但很多人对个体户的看法还停留在投机倒把”上,舒父是厂长,最忌讳这个,真要是做起生意来,家里少不得又要翻天。
又想起舒父这日化厂
现在还是国营大厂,但不出一两年,就会迎来第一波下岗潮。
如果按舒父这保守的性子,明珠日化厂依旧得倒闭,埋没进时间的长河里。
如果带动舒父提前搞品牌,搞营销又或者自己做个品牌,让明珠日化厂代工?
舒禾抓抓头,感觉又要长脑子了。
这事既然有想法了,就放心里先掂量着。
目前肯定是不行的,父女关系可紧张着呢!
还不如先找个班上着。
“奶,街道办的活儿,具体要干些啥?”
“还能干啥?”奶奶掰着手指头数,“每月挨家挨户收水电费,登记谁家娶媳妇嫁女儿,调解个邻里纠纷,遇上大检查就去贴贴标语。清闲是真清闲,就是磨性子。”
舒禾心里一动。
挨家挨户跑,不就能摸清街坊邻居的底细?谁家有余钱,谁家有门路,谁家藏着些稀罕物件这些不都是信息?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掌握信息可比啥都管用。
街道办接触的人多,保不齐能遇上搞个体的先行者,讨点经验总没错。
“奶,那活儿能请假不?”她试探着问。
“请假干啥?”
“万一我想搞点小买卖呢?”舒禾压低声音,“比如卖点针头线脑,或者做点小零食啥的。”
舒奶奶手里的筷子“当啷”敲在舒禾手上,眼睛瞪得溜圆:“你想当‘倒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