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七零:前夫假死我改嫁,他急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章 光明正大(第3页)

面对挤满大厅的各国记者,以及特意受邀前来的d国外交部、安全部门代表,周副部长亲自出席,态度坦荡而自信。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先生女士,”周副部长的声音沉稳有力,“近日,关于我代表团成员姜海棠同志与克虏伯工厂沃尔夫冈先生私下会面的报道和猜测,造成了一些误解和困扰。今天,我们在此郑重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他用眼神示意姜海棠。

姜海棠站起身,面对无数的镜头和审视的目光,她显得异常平静,眼神清澈而坚定。

“我本人与沃尔夫冈先生的会面,纯粹是基于共同的技术兴趣。”

姜海棠的声音清晰,话语流利,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确保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听懂。

“沃尔夫冈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技术专家,他邀请我参观他的私人工作室,是出于对技术交流的热情,我们就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整个会面过程,我们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公开文献可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不涉及任何敏感技术细节,更不存在所谓的‘交易’或‘窃取’。”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那些充满质疑的脸孔,继续说道:“我理解大家对此事的关注。为了证明我的陈述,我愿意就我们讨论的具体技术问题进行公开说明。”

“比如,沃尔夫冈先生提出的材料在交变应力下的微观结构演变与疲劳寿命的非线性建模问题,这在贵国也并不是不能讨论的,毕竟,贵国斯图加特大学材料力学系格哈特教授于今年刚发表的论文高周疲劳下金属晶界滑移的定量分析模型中就能找到依据……”

姜海棠侃侃而谈,她引经据典,精确地指出了相关理论模型的名称、提出者、发表期刊和时间,甚至提到了具体实验数据的来源。

她的陈述逻辑严密,证据指向清晰的公开文献,态度不卑不亢。

当有记者试图用尖锐的问题打断时,她总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化解,始终将话题牢牢锁定在公开、纯粹的技术探讨范畴。

许多原本带着猎奇心态的记者,被姜海棠展现出的惊人专业深度和坦荡态度所折服。

一些相对客观的媒体,已经开始调整报道方向,着重描述姜海棠在说明会上展现的技术素养和对答如流。

更重要的是,d国外交部和安全部门的代表全程参与了说明会。

他们目睹了姜海棠的表现,也仔细审阅了代表团提交的详细书面说明其中同样引用了大量公开文献作为佐证)。

虽然出于程序,他们表示仍需“核实某些细节”,但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那种隐含的咄咄逼人消失了。

毕竟,姜海棠提到的这些信息并非机密,只能证明了姜海棠是一个乐于学习的人。

虽然,沃尔夫冈并没有有在场,但姜海棠相信,只要她今天说的这些话公布出去,沃尔夫冈肯定会顺着自己的意思说下去,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荣誉受损。

果然,在姜海棠公开的说明了当日会面的情况之后,也有记者采访了沃尔夫冈,而沃尔夫冈所说的,与姜海棠说的差不多,彼此印证了双方的会面是正常的会面,是本着良好交流开展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