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贴心话(第2页)
姜海棠从这个年轻人的脸上看到了不屈。
她想着,上辈子,大柱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改革开放之后就去了城里,好像闯出了一点名堂,蔡婶子和大山叔两口子也被接走了,再后来,她忙着养活那一家子人,淡了联系,也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了。
蔡婶子拍了下儿子的后背,语气里带着几分嗔怪:“你这孩子,尽想些不切实际的!有这时间,多挖点儿土给你海棠姐他们送过去,年底也能多分几毛钱。”
姜海棠听了这话,心里有点心酸。
她太清楚清水沟大队的情况,这里每年年底分的粮食,都不够一家子人一年四季嚼用的,更别说分钱了。
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却依旧难以摆脱贫困的生活。
所以,才会连一吨土五块钱这样的活儿都愿意干。
“大柱,你的想法很好,我回头带你去看机器,你要是能看明白,我就给你个机会到厂里学习。”
姜海棠认真地看着大柱,眼神里满是真诚。
“真的可以?”大柱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了,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不过,你只是去学习,没有工资,你愿意不?”姜海棠接着说道。
蔡婶子迟疑了,她心里明白,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要是不上工,工分肯定要受损失。
可看着儿子两眼闪闪发光,满是期待的样子,那些阻拦的话到了嘴边,到底也没说出来。
大柱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声音高亢地说:“真的吗?海棠姐,我能去学吗?”
“得看你自己的表现,现在国家提倡发展社队企业,如果你能学会,就有机会。”姜海棠耐心地解释道。
蔡婶子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心里叹了一口气,还是决定帮儿子说说话:“海棠啊,要是真能成,你可要帮帮这小子。他从小就喜欢捣鼓这些机械玩意儿。能不能学会,都让他试试。”
姜海棠便开始给大柱讲起织袜机的原理,她讲得很仔细,从机器的构造到运转的原理,再到如何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大柱听得更认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姜海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到了后来,大柱干脆拿出本子和纸,快速地记录起来。
两个人一个说一个听,时间就在这热烈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还是蔡婶子看了看天色,发现已经很晚了,这才催促两个人睡觉。
大柱这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笔,离开去寻住处。
走的时候,他还一步三回头,满是不舍。
蔡婶子一边铺炕一边感叹:“这孩子,打小就对那些个铁疙瘩着迷。十岁那年偷偷把大队里的打谷机拆了又装上……”
姜海棠还记得这事儿呢,听蔡婶子提起来,不由笑出了声。
“我记得,当时大山叔追着大柱围着大队跑了两大圈,大柱挨了好一顿打,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想起当时的情况,蔡婶子也笑了。
两个人躺下来,姜海棠帮蔡婶子抻平被角,动作轻柔又贴心:“大柱有天赋。”
躺在炕上,盖着晒得一股阳光味道的被子,姜海棠望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海棠啊,你在城里过得好不?有没有人欺负你?”蔡婶子不知道姜海棠想些什么,她问出了今天一直想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