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7章 神策军为了许靖央示威?(第2页)

但更多的则被随意安置,或调往闲散衙门,或遣至无关紧要的边陲之地。

除了神策军中不少将领遭到贬谪,连萧贺夜的破虏军也没有幸免。

皇帝大刀阔斧制定的“精简军制”的规则,勒令兵部照规执行,平王抓住此机,将萧贺夜的破虏军以“每营超过六百卒”为由,削减了他们的军费用度。

萧贺夜岂会坐以待毙?当即以监管吏部之权,接连以贪污罪名,罢黜平王党羽数人,或贬谪边远,或革职查办。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两派角力之势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风波中,太子与长公主一党借势扩张,暗中布局。

短短月余,边关要隘已有十余名太子的心腹将领走马上任,明为戍边,实为揽权。

兵部调令雪片般飞往各州郡,东宫势力如藤蔓般在军中蔓延。

趁此时机,萧贺夜没有忘记之前答应许靖央的事,他以修缮长城为由,将不少被放逐边远之地的神策军召了回来,在破虏军里给了他们一席之地。

暗骑卫向许靖央汇报的时候,正说到了朝中的情况。

“……朝堂上各王打得火热,唯独魏王殿下置身事外,终日督造长城,听说他粗衣简食,与工匠同卧起,皇上曾两次传召,都被他以‘筑城事大,不敢擅离’为由婉拒。”

许靖央挑眉:“魏王倒是学聪明了,恐怕身边有人指点。”

不过,萧贺夜与平王这般明火执仗的对峙争斗,许靖央总觉得不像萧贺夜的风格。

但他二人本就有利益冲突,故而会有争斗,也在所难免。

暗骑卫说:“还有一事,南边暗线传来消息,不久之前有皇宫暗卫前往封地,皇上要召景王回京。”

景王是皇帝最小的儿子,才十七岁,生母是德妃。

德妃在后宫一直不怎么起眼,出身文人世家的她不争不抢,景王刚出生时身体不好,太医建议他去温暖多春的地方休养,故而在景王六岁的时候,就被皇帝送到了南边封地。

这么多年没有让他回来一次,现在却忽而召他回京。

许靖央垂着冷眸:“皇上是嫌朝局还不够乱。”

在他心中,根本没有完美的儿子,只想不断利用他们相互制衡,将权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许靖央沉吟片刻,抿了抿唇。

“太子那么想表现,就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