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0章 老陆要搞11个攻击机航空团(第3页)

李干说,“985厂帮助云阳厂建标准化生产线,每一条年产量50架,建两条。另外,把东珠厂那边的厂房经过改造,可以建两条生产线。”

“建成后,年产量100架以上没有问题的。”

年万树立即计算了一下,微微点头说,“年产量两百多架,非常不错了。”

李干笑道,“如果还要快,可以把一部分生产任务交给红都厂,强-6的整体技术不算尖端,红都厂也能生产。”

王海龙说,“年产量两百多架足够了。”

李干说,“这取决于陆航要采购多少架,要保留一部分生产任务,用于维持生产线的最低限度运转。”

年万树看了看王海龙说,“我们陆航打算搞十一个攻击机团,五百架左右吧。”

闻言,王海龙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说,“老年,你陆军航空兵,买五百架强-6,那我们空军干脆解散算了。”

他认为,陆航再怎么搞,也是一百多架的攻击机部队规模,这已经很多了。

陆航说到底,是以直升机为主的航空兵部队,要那么多固定翼飞机干什么。

年万树说,“你别急嘛,听我把话说完。我是这么想的,十一个军区,每个军区放一个团,四五十架的规模,这不多啊。”

“你早几年就在呼吁了,空军要往战略型空军发展,你们是要飞出去的军种,家门口这点前线战场支援,我们能自己做就自己做了,你说是不是?”

他这么一说,王海龙就沉思了起来。

盯着地面战场上那点事,那是战术型空军的眼界。

空军得飞出去,通过机场、加油机向外延伸出去几千公里,那才是真正的大空军。

老美打的样就在那,摸着过河没坏处。

海军更是走出去的军种了,李远海深知,海航早晚是要基于航母飞行甲板的,因此,他不会和老陆争这些。

李干一看三大军头又有吵架的苗头,连忙说道,“两位首长,不管采购多少架,搞多少个团,都是自己的部队,后面如何整编改编,那是以后的事。”

这话说得在理,肉烂在锅里,多点少点都无所谓。

王海龙想了想,说,“那我们就买个三百架吧,阿干,八百架能压缩成本没有?”

李干心里有本账,他迅速心算了一下,忽然对李远海说,“李司令员,海航也买个两百架吧,1000架的生产任务,是最划算的,能把单价压缩到2000万以下。”

1000架才200亿东大币,相当的便宜。

李远海就奇了怪了,笑着问,“让我不要买的是你,改变主意的也是你,阿干,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李干笑着说,“海军有陆战队嘛,抢滩登陆作战,自己手里有点攻击机会更顺畅一些。之前我没有考虑到三军数据链的问题,在这个系统建成之前,多军种协同作战还是不太容易的。”

李远海哈哈一笑,“是这么个道理。行啊,我买两百架,不过我有个要求。”

“老李,你又有什么要求啊?”年万树问。

李远海说,“东珠厂优先交付给我,云阳厂和红都厂的,我就不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