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2010,我教小米造手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虾米音乐(第3页)

“晓杰,你这边安排更换一下logo,另外安排人对接一下虾米,你们将会共享对方的推荐算法。”

“另外,你们也需要成立自己的算法团队,推荐算法共享,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未来推荐算法是重中之重。”

“好的徐总!”黄晓杰回道。

“对了,你们开发一个新功能,叫做听歌识曲。”

“听歌识曲?”

“没错,就是通过手机监听其他人播放的歌曲,从而识别到该歌曲的名字,然后可以加入到自己的播放列表以及歌单之中。”徐晟解释道。

听歌识曲功能是2014年左右,国内qq音乐推出的新功能。

但该功能实际上听歌识曲功能最早由英国公司shaza于2002年推出。

shaza最初以短信服务形式推出。用户需拨打“2580”号码,将手机靠近音源播放,系统通过分析音频特征返回歌曲信息。这一模式虽受限于通信技术,但奠定了音频指纹检索的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shaza于2008年在苹果app

store上线ios应用,并整合itunesaazon的歌曲购买服务,实现“识别-购买”闭环。同年推出android版本,推动全球用户增长。

qq音乐(2014年)、酷狗音乐(2015年)等平台基于shaza技术原理推出中文版听歌识曲功能。

而这项音频识别技术,shaza也是完全免费使用的。

“这功能很棒呀,一定会受到用户追捧。”

作为ceo的黄晓杰瞬间就明白这个功能的市场,否则他也不会让天天动听短短时间内就做到5亿用户。

若非后续受到版权限制,天天动听绝对是吊打qq音乐,成为音乐软件一哥的存在。

“听歌识曲的技术一定要做到模糊识别,比如包括哼唱识别,用户哪怕是哼曲,都可以识别该歌曲。”

“当然,哼曲这个技术难度可能需要时间磨合,但我们需要有这个方向。”

徐晟可是知道听歌识曲在这个年代的准确率实际上并不高,更别说哼唱识别了。

但只要提前研发,识别只是时间问题。

“嗯嗯好的!”黄晓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