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刘关张:在维斯特洛兴复汉室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徐庶来投(第2页)

当然不是!

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才,大多出自世家大族,少数出自寒门(家里有几十上百亩地的才叫寒门),出身最底层的,几乎一个没有。

其次,世家大族喜欢看人下菜,惯于捧高踩低,最是看不起出身寒微者,更不用说主动投效。

唯有袁绍、袁术这些‘四世三公’的高门大户,才值得他们效力,才符合他们的身份和脸面。

好比一位婆罗门,只愿意为更高贵的婆罗门服务,不可能给某位达利特打工。

这就是刘备为何很难招揽到顶级谋士的原因。

包括出身阉宦的曹老板,一开始也没多少优秀人才投效,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郭嘉、荀彧等人看清了袁绍的底色,大感失望后,曹操的阵营里,才开始谋士如云,人才济济。

而历史上刘备通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卧龙’诸葛亮,其实也属于寒门子弟,需要亲自下地躬耕,才能养活自己。

“对了,我要不要提前三顾茅庐,把我的孔明请过来,帮忙分担压力?”

“不过,算算时间,现在的诸葛亮,只是个十九岁的毛头小年轻,若是重用,定会引发不满,得再等个几年,才可征用。”

“除此之外,历史上的我驻守新野后,徐庶前来投效,被拜为军师,帮忙打赢了博望坡之战,宣传和提升了我的声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连诸葛亮都是他推荐的。”

“徐庶现在人在何处?为何不见他主动前来投效?”

要知道徐庶的知力值属性,少说在90分以上,不比99分的诸葛亮差多少。

但考虑到现在是建安四年,不是建安六年,很多事情会对不上。

既如此!

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派人发布一份《招贤令》,主动招揽贤才,并在招贤令里,提及徐庶徐元直的名字,以示重视。

很快。

第二天上午,《招贤令》就张贴在了市集与城门口,并派人广而告之。

接下来的两天,确实有几位贤才主动来投,刘备亲自面试后,都不是特别满意,只能给他们安排基层小吏的职位,干得好才能升职,有两人扭头就走。

就在刘备逐渐不抱有期待的时候。

二十五日中午,正在吃饭的刘备,听到门房进来汇报:有位叫单福的士人来访,想要求见主公。

“单福?”

这不就是徐庶用的化名么?

他本人终于出现了!

“噗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