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郭懋的交代(第2页)
“回陛下,五军都督府绝对没有收到郭将军的奏本,臣担心有人欺上瞒下,特意安排了信得过的人负责接受奏本,边关的奏本无论大小事,臣都会过眼,绝对没有郭懋将军的额奏本。”
英国公解释道。
“那你说奏本去哪了,难道能飞了不成?”
“陛下,罪臣的奏本极有可能没有转到五军都督府?”
“为何出此言”
“罪臣的奏本需要通过都指挥使司转呈五军都督府,臣私下找朋友打听过,都指挥使司中没有罪臣奏本的记录。”
“所以你对朝廷失望了,对朕失望了?”
朱祁镇淡淡的道,郭懋这样一说,他就想起明军的奏本制度。
基层武将想要奏报给他,奏本需要需经都指挥使司转呈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挑选一番后,将重要的汇报给内阁,让内阁批复,最后呈报给他。
而边镇大将(如杨洪、郭登),可通过兵部职方清吏司直送内阁,内阁批复后送他批阅。
这是平常奏事的唯二途径。
中间的环节太多,很容易被有心人发觉出漏洞。
想要皇帝能快速接到消息,而不被拦截,只剩下一种,八百里加急。
由驿卒昼夜传递,见者避道,奏本直递御前,但这种奏报必须是边关急报,例如外敌入侵,战场胜负,否则会以欺君之罪论罪。
不到最后一步,不会有人胆敢如此做。
“回陛下,罪臣没有,罪臣依然在收集他们贩卖粮食、兵器的证据,直到来到麻峪口后,罪臣发现了长沙沟是走私的汇聚地,找到我,让罪臣闭嘴。”
“你确定是郕王?”朱祁镇冷声问道。
“陛下,罪臣确信是郕王印章。”
郭懋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奏本递给站在一旁的大汉将军。
朱祁镇示意王振前去拿来,接过来翻开一看,朱祁镇强忍住脸色变幻,保持镇静。
可鲜红的印章依然让他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原来真的是他,朕的好弟弟!”
在这一刻,朱祁镇悬着的终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