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朱祁镇政治手段(第2页)
这也代表着发动这场政变的幕后黑手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可于谦的表现也让他有点看不懂。
无论是出身还是升官速度来看,他都是‘三杨’政治集团的接班人,可他却坚决的站了他们的反面。
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获得胜利。
同时在后期的夺门之变中,于谦手握兵权,并没有阻止他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束手就擒,留下一句社稷为重,君为轻后,最终被他下令斩于市。
哪怕现在结合两世记忆来看,朱祁镇都不好判断于谦在这里面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就在朱祁镇陷入沉思之中。
房门从外面打开,一个穿着红色飞鱼服太监走了进来,站在朱祁镇正下方道。
“陛下,大军已做好拔营的准备。”
朱祁镇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王振,司礼监掌印太监,他目前最信任的人之一。
在历史记载中,他被当着军队的实际掌控人,整个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线也是因为他轻信王振才发生。
可结合两世记忆,朱祁镇知道,这能说这是文官集团为了皇家的面子,强行的将这一场失败的帽子归属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头上。
为了确保朱祁钰合法地位。
文官集团通过大量的改编这才将朱祁镇打造成一个滥用太监的昏君形象。
可结合朱祁镇的记忆以及历史的文献来看,他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评价为昏君。
1427年11月29日,他继皇帝位,时年九岁,刚登基,什么都不懂,朝政一直掌握在张太后和三杨手中。
直到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去世,他时年十六岁,开始亲政,可大部分的权利都还掌握在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手中。
而那个时候,朱祁镇才慢慢的重用王振,开始从文官集团手中夺权,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动作。
直到正统十一年,三杨中最后一位杨溥病逝,朱祁镇这才逐步的掌握朝政,时年他才二十岁。
正统十一年之前,朱祁镇并没有发布太多改变朝政的言论。
而接下来的几年,他经过一些列的动作,如主持修订《军政条例》,严惩边将贪腐,强化辽东防务,使女真袭扰频率下降。
正统十三年,在得知也先统一蒙古诸部后,为了防止也先继续做大,逐步减少马市贸易规模。
减少赏赐,想要达到削弱瓦刺战斗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