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粮草只剩三天(第2页)
朱祁镇自己默默的计算了一下,但是对军队不算熟悉,也算不出什么。
他现在就想直接错开土木堡,尽快的赶到居庸关,要是记忆没错,居庸关中可还有一万的守军。
其中五千是常备兵力,另外的五千,是朱祁镇防止后路被偷袭,特意加强的五千京兵精锐。
有一万的兵力,瓦刺就是再厉害,想要短时间突破,都不可能。
“陛下,除非抛弃所有辎重,今天才能赶到怀来卫,或者陛下率骑兵先行,纯骑兵今天可行至居庸关!”
朱勇给出答案。
朱祁镇这下明白了,这就是遭遇敌人的算计,准确说造反集团的阴谋,也先没有把握在大军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围困大军,只有等到大军粮草不足的时候,才能一举拿下大军。
要不然,就凭借他身边的大军,配合营地和火炮,瓦刺想要短时间攻破,根本不可能。
甚至会被反包围,这个时期的京师精锐,战斗力可不低下。
想到这里,朱祁镇顿时反应过来。
如果大军按照计划行进,那么土木堡之变一定会发生。
毕竟到现在为止,大军还没有发现瓦刺和鞑靼的任何踪迹,再加上距离居庸关越来越近。
下面的将士都有所懈怠,无论是巡查还是扎营都有所放松。
遭遇突袭反应不过来,从而导致被围困,完全说的通。
真不知道给也先制定这计划的到底是谁,既然有如此算计,能将大军的每一步都算无遗漏。
要知道大军的行进计划,可是一直在调整。
在大同,他下令斩杀了监军郭敬,提拔锦衣卫指挥佥事郭登为大同总兵。
郭登上任后,根据锦衣卫反馈的情报,和战场形势,曾给过建议,建议大军从紫荆关入关,返回北京。
他直接采纳了郭登的建议,打算沿着这条线路返回京师,同时顺带看看周边的卫所情况和各地的民生。
在大同留下三万精锐补充防御漏洞后,带着大军沿着该路线走了足足两天后,在顺圣川西城收到宣府的敌情通报,情报称瓦刺和鞑靼的主力有可能通过宣府一带南下劫掠。
这才让大军改道,沿原路返回宣府。
至于后世史书上记载,因为王振改道,想回家乡看看,完全就是文官集团的胡说八道,堂堂九五之尊,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太监从而改变大军的行动方向。
就算当时皇帝同意,可随军的勋贵,也根本不可能同意。
唯独只有收到了紧急军情,这才有了大军改道的策略。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普通将士根本就不知情,也无从了解,瓦刺能知道这些,足以证明大军中有高层在向他们通风报信。
“英国公,成国公,如果你是也先,想要进攻大军,最佳的位置你会选择在哪,你们会怎么做?”
英国公和成国公对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变微微的变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