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刻石解剑慑群雄(第2页)
他们行过那块巨岩时,或是根本没人留心,有人看到了也只觉莫名其妙。
荆襄一代有名有姓的豪杰也都齐聚在武当山下,或孤身独行,或呼朋引伴,和那些善男信女们混在一起,迤逦向武当山行来。
这些人倒是都看到巨岩上“来人解剑”四字。
其中有些人武功平庸、眼力寻常,看了这四字亦毫无所觉,只是冷嘲热讽这位“剑仙”好大的排场,居然只想凭四个字便卸掉大家的兵器,而后不管不顾地背刀携剑继续上山。
那些真正修为精深、眼光高明的高手,则是只看了一眼,目光乃至心神便牢牢被这四个字吸住。
而后短则数息,长不过片刻,这些人又都回过神来,尽都汗透重衫心有余悸,脸色变幻一阵后,纷纷解下身上佩戴的兵器,倚在那块巨岩之畔。
最后那巨岩边密密麻麻摆了三十四柄长剑,又有二十三件刀枪斧棍、软硬长短类的外门和奇门兵器。
至于那些携了兵器上山之人,见到后来这些或相识或耳闻,武功身份皆远在自己之上的高手前辈尚且遵从那“来人解剑”四字号令,登时感到身上的兵器如烙铁般烫人。
且不说此刻他们都已明白那四个字中必然藏有厉害手段,由此推知张象易的武功委实高深莫测;只说自己带兵器上山的行为,实在无异于在落这些高手前辈的脸面。
心中有了这份认识,这些人便都不约而同地偷偷摸摸摘下身上的刀剑,也不拘是草丛还是沟壑,总之拣偏僻处一扔了事。
最后,终究是没有一人能带兵器走到武当山上。
此后,那“解剑岩”的传说也必然经这些人之口传遍江湖,为张象易的“剑仙”之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紫霄宫的残破山门前,张象易和小龙女并肩而立。
灵虚很自觉地站在两人下首位置,他那两个名唤“清风”“清云”的小道童则捧了小龙女的“君子”“淑女”双剑侍立在侧。
神雕则伫立在后方那山门残存的一根石柱顶端,居高临下用一双淡金色圆眼俯瞰众人。
张象易见来人已经不少,当即拱手团团一揖,含笑道:“贫道张象易,道号‘玄素’,蒙灵虚道友信任,托以重建紫霄宫大事。
“听他说,诸位本有意慷慨解囊,只是顾虑紫霄宫建好后会再次因战火而毁,不仅徒劳无功,更兼惊扰真武大帝而有过。
“贫道不才,曾随高人学了几路拳剑。如今愿当众一试身手,请诸位看一看贫道是否有能力护住真武大帝的这座道场。”
说罢,他缓缓向前走了几步,两个捧剑的道童立即依照事先的吩咐,手指按下锁闭的压簧,并将剑柄朝向张象易后背。
张象易头也不回,双手向身后一抓,掌心登时生出气流,裹着双剑剑柄拉扯,双剑自动跳出剑鞘,落在他的掌握之中。
看了这一手功夫,那些不会武功的善信只是感觉神奇,纷纷鼓掌大声喝彩;江湖群豪反而人人变色敛声屏息。
(本周五上架,特此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