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79黄金时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陈奇(第2页)

黄占英嗓门大,力气更大,一把将他薅起来。

陈奇没办法,只得慢吞吞的穿上外套,也踩着一双黑面红底的布鞋。

各自骑上二八大杠,先溜出胡同,抬眼便是正在恢复生机的大栅栏,七拐八拐的到了珠市口大街,又一路向东,1979年的京城仿佛一帧帧老照片慢悠悠的从身边擦过。

天空是灰蒙蒙的,街道由于车流稀少显得特别宽阔,自行车堂而皇之的行在中间,两侧建筑低矮破旧,密密麻麻布满了电线杆和电线,人群也是一片沉暗,蓝的灰的军绿的,只有警察的白色制服添了一丝亮度。

道路两旁,每隔一段就有人在种树。

前两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京城是世界沙漠化边缘城市。

这是事实,因为春天的沙尘暴太厉害了,今年又来了一次漫天黄沙,新华社专门发稿《风沙紧逼京城城》,正赶上开

陈奇

“合作社?那是集体单位!”

黄占英瞪大眼睛,原本就大的眼珠子似乎要瞪出来,也压低声音:“不行啊,集体单位工资低,待遇差,什么福利都没有,还被人笑话。”

“喂喂,你在我家里还一脸伟光正,怎么就突然现实了?”陈奇道。

“要是正式单位,哪怕安排我去扫厕所我都愿意,集体单位不正式呀,你别笑我,你也一样,你爸你妈能丢得起那个脸?”

“我无所谓啊……”

正说着,人群开始骚动,一波一波的往前挤,还有高喊维持秩序的,却是俱乐部开门了。

黄占英拉着他往里冲,跟猛张飞似的,愣是没掉队,好不容易进去了,里面是一个能容纳千人的大厅,上下两层,前方有舞台,可以搞活动,也能放电影。

拉着一条横幅:“崇文区政府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现场说明会!”

俩人找地方坐下。

没多久,几位领导走上台,正式开会。

1979年初,全国2000万人待就业,其中知青1千多万、城市闲散劳动力230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105万……京城尤为艰巨,待业青年40万人,平均每27户就有1人待业。

这个比例太可怕了!

比后疫情时代还可怕。

很多人对这个年代有一种刻板印象,就是读书好,中专毕业就能嘎嘎乱杀,包分配……没错,是包分配,但前提是得有那么多岗位。

上山下乡从50年代就开始了,本质上是为了缓解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带来的就业压力。

而人道洪流之后,这些知青返城,又与第二次人口高峰重叠,又造成了大量的待业青年。这帮人年轻气盛,没工作,整天在城里闲晃,打架斗殴,是极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安置就业,是今年国家的头等大事。

台上领导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堆,陈奇听了一下,其实就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