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死情劫(第4页)
看得出来,杨浩是非常认真的。
难道,对于赵小露的死,他觉得他有一定的责任?他因为她的死而自责?那温锐呢?应该会比杨浩更自责吧?
王小艳一堆问号,拍在自己脑门上。她知道没有办法跟杨浩家长里短。于是安慰他:“其实你不用自责,也许她的死,跟你跟我跟温锐,都没有关系,也许就是一场意外。”
“当时也只有两个当地的向导在场,警察也调查确认了她的死亡就是一场意外事故。”
“这不就行了吗?”
“这个意外,也许在你们家老温心里,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伤痛。老温会觉得她的死,与他有关。”
“嗯,出了这样的事,可能每个与死者有关联的人,都会不自觉往自己身上联想。何况温锐,现在连我,都觉得像你说的,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似的。”
“你,只是间接的,直接关系的应该是温锐,因为选题是帮他做的,而且应该是在受到温锐的情感伤害后,她独自远行的,你觉得温锐会不自责吗?”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一定会自责。我这次回来,就发现了现在的温锐与几年前有很大的变化,只是我感受不到具体的变化在哪里,现在想,他变得很成熟,很包容,很能忍让。经历了这样的事,对他的影响一定是巨大的。”
“温锐,应该是拿你,去拒绝她的,所以,说不定她死前那一刻最想见的人,是你。”
王小艳在沉重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也许是因为杨浩说自己被一个将死的人惦记。
“对了,他们做的什么选题呀?需要去走那么危险的路?”
“之前,是赵小露走过一次滇藏线,了解到在古代,很多商人,从云南出发,用马驮着商品,沿着滇藏线,到达拉萨,一路上与藏民进行物物交换,交换回来的东西,又卖到昆明等地,从中赢利,随着西藏交通越来越发达,这种以马帮行商的模式,利益小,周期长,干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作为一种几百年的行商模式,它的文化价值是很高的,而且,应该用一种文化载体留下来,于是,他们一起策划了一期杂志主题,叫《最后的马帮》,你从这个选题名,应该知道这个选题的意义所在。他们还计划了要把这个选题做完后,专门出版一本《最后的马帮》的书,以更深度地记录这一即将绝迹的商业模式。”
“他们应该知道这个选题的危险性呀,那么难走的路,而且越来越少人走,多危险呀。”
“他们应该知道其危险性,开始有一段时间,没有实施这个计划。”
“那后来怎么赵小露一个人去了呢?”
“这就回到开头了呗,温锐对她的拒绝,我对她的穷追,她很郁闷很烦恼,于是选择了一个人去,在当地请了两个向导同行,没想到这次行程,让她失去了生命。我很痛心,也很自责。”
“你很爱很爱她吗?这应该不是你的风格呀。”
“如果是真爱上她而追她,然后她出了意外,可能自责还会少一点,你就别追问了,打住,我不想再聊下去了,今天也不早了,差不多了,咱们回吧?”
“哦,九点多了,是不早了,今天非常谢谢你,希望以后,我们能是好朋友。”
“你不介意我长的很色了?”
“我都结婚了,长大了,成熟了,大学时不懂事,你别在意。”
“本来我打算今天让你买单的,哈哈。”
“当然该我买单呀,本来就是我约你的呀。”
“别,别,我买,无论谁约谁,我买单,第一次与你一起喝茶,让你买单,老温知道了,我丢不起那人,你别跟我争,我愿意交你这个迟到的朋友。”
“好吧,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改天,我和温锐请你吃饭,好吗?”
“行呀,对了,我建议你别在老温面前提起赵小露,那应该是他心里的一个禁区。”
“嗯,我知道了,谢谢你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