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龙与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五回启程(第2页)

既是天下的共主;他的居城,理所当然就是天下的皇城了。

两个月后,这对亡国母子就会抵达汗八里,在皇宫的大殿前,向这位统治天下的兀百烈汗献上降表、玉玺以及南荣各军团的军旗。

虽然在赣州、闽州和粤州还有些残余势力还在顽抗兀军的南进,但兵力都微不足道。充其量只是几个忠有余而力不足的南荣孤臣,如文丹青、张杰及陆宴翁等人,拥立另一个身上流着皇家血统的小男孩为帝,喊着自我安慰的复国口号罢了。当兀军抵达时,这些人只能揹着吓得魂不附体的小皇帝,一城换到一城,一山翻过一山,没命向南逃去,直到天涯海角。

很悲壮,没有错。

虽然这股抵抗势力后来还坚持了两三年,才被真正消灭干净。但此刻南荣王朝的气数已尽,已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南荣政权灭亡,并不表示汉人也跟着灭亡了。

汉人,依旧是天底下人数最多、文明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民族。

就在南荣刚刚覆亡的时候,许多汉人就已经为建立下一个汉人国家而着手准备了。

你绝对不会知道是哪些人、也不会知道他们是怎么准备的。

有的凭着思想的力量;有的凭着武装的力量;还有的,则凭借一些无法解释的力量。

就像是——龙的力量。

百炎的部队足足花了两个时辰的时间,才全数出城。

他们一离开行安(还是改不了口,现在应该叫回杭城了),四面城门便一并关上,再不准任何人出城。过了中午,城门才重新打开。

一支谁也不会特别注意的丝绸商队,就在这个时候,悄悄地混在人群之中,从丰豫门出了城去。

这商队很小,只有一个人、一匹马以及两头骡。

这个人,是一个白发商客。

他骑着一匹黑色的、四只蹄子像穿了袜子一样白的高头大马,雪白的发髻在头顶上看起来十分显眼,而且只用一根筷子固定着;如此省吃俭用,加上一头白发,看似老人,然而身上却穿一袭与年龄不太相衬的武生黑袍;而且,即使外面还罩着一件厚厚的对襟黑袄、肩上系着一条又大又长的黑色斗篷,也依然藏不住那年轻强健的体格。午时还没过,就已经将半张脸塞在斗篷的领子里,一路打着瞌睡出城。

黑马之后,还牵着两头灰骡子,驮着五颜六色的丝绸布匹。这都是杭城特产的京丝,但质料、花色都不怎么样,属于中下档次的货色。

看来是个不怎么如意的商人。

出了城后,这人便直往西冷湖边的府君庙骑去。

府君庙前,有一棵千年大柳树。树下有两男一女,都骑着马,似乎已经等候这位白发人多时了。四人会合后,浅浅地打了个招呼,便一起向南骑去。

女人长得相当漂亮。她戴着一顶缀着白毛边的天青色斗篷套帽,后面连着一条长长的厚斗篷,把大部分的身体都盖住了。一个小小的、毛茸茸的可爱面孔,从她的斗篷领口钻了出来,那是一只银白色的狐狸,如果牠不动,猛一看还以为那女子怀中抱着狐裘暖袋呢!即使中午的冬阳还算暖和,但从西冷湖刮过来的一阵阵寒风还是让女人感到寒冷,她缩着身子,紧紧抱着银狐,骑在一匹栗色的瘦马上,慢慢前进。

另一人是个英俊的年轻公子。他骑一匹灰色骝斑骏马,头戴羊脂白玉束发冠,身穿一袭绣着银兔家徽的淡紫色长袍,外加一件银绸面料的对襟厚袄,脚穿米白色的鹿皮靴,腰间束着一条和阗糖玉板腰带,腰带上挂着四五个不同颜色的锦囊。肩头背着一根看起来十分沉重、足足有一条手臂长、表面发出暗红色光泽的铜管。

最后是个黑汉。这人矮胖,但体格颇为粗悍,不像商人,倒像是一个武夫。但单臂的人要做商队的保镖,似乎又有点勉强;要不然,就是他有着深藏不露的武艺。无论如何,他是四人之中惟一手持武器的人——如果一条哨棍也能算是武器的话。但在靺古人灭荣之后,规定南人——南荣境内的汉人,不准携带任何武器,有条哨棍做防身武器其实已经很奢侈了。但这家伙似乎还嫌自己不够醒目,不但头上绑着一条荣军常用的黑布襆头,身上更穿了一件这种时候没人敢穿的荣朝禁军红色战袍,穿这种东西在光天化日下走动,简直就是对所有的兀兵挑衅;好在他在外面加了一件黄泥色的对襟厚棉袄,腿缠麻布绑腿,脚上穿着一双八搭麻鞋,这样的胡乱搭配才大大冲淡了襆头与战袍的荣兵形象。他的跨下骑着米黄色的马,那匹傻乎乎的马看起来和主人一样粗憨。

这四人骑着马,拉着两头骡子,绕过凤凰山脚,骑上官道,然后一路南下。

往南的路上非常热闹,人们似乎没有因为战事还在继续而不敢到南方去。

这让人产生一种天下已经太平了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