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扭转战局(第2页)
侦察小组的人刚到停车的地方,便见远处的电讯室帐篷火光冲天,不一会儿便燃烧至隔壁处的帐篷,于是,火光更加大起来。
一时间里,官兵们为了避火而乱逃,整个军营便乱套了。
“你们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去救火?快,赶快去!”
穿着副官军装的李建清趁机指挥门口处那些不知所措的官兵,将他们通骗往火场方向,自己侦察组一行人则坐上小车,骑上马,快速地闯出军营……
侦察小组的斩首行动虽然未完全实施到位,敌前线指挥部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侥幸逃过一劫,但是敌人所遭受的损失是无以伦比的,短期内难以有效组织进攻,对于唐军而言已收到了迟滞敌军的目的,至少又赢得了两三天的守城时间。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佩孚很快便给他的前线指挥部备足了电讯设备,并充实有关人员,接着便发起了全线进攻衡阳的战役。唐生智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下令防守。
眼看衡阳城岌岌可危,唐军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城破人亡之结局,而此时桂军派来的援军却因道路崎岖行军困难,迟迟未能到达,这可把唐司令给急坏了。
在唐生智司令的再三要求下,李建清率领侦察小组的人再次来到唐军军部,与唐生智司令及其部下共商紧急御敌之策。
唐司令认为,侦察小组的人能耐非常之大,前几次出手均取得了垒垒战果,若此次再临危受命,以退敌军,也定能不负所望。
侦察小组的人则认为,此前两计均是从敌方入手,虽已达到迟滞敌军数日之目的,但现已被吴军识破,不可再用,为今之计是从本部入手来想对策,当然也不可能是长久之计。
按路程来算,先遣队赶到衡阳最快也得到明日上午10点左右,如果第8军能坚守到晚上,那局势肯定会发生变化。
经过与会众人热烈的讨论分析,李建清作了总结,一个全新的计谋由此产生。
前两次用的是“缓兵之计”,此次将采用“疑兵之计”,目的都是拖延时间,以赢得援兵的到来。
那么,何为疑兵之计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即抽调一个营的兵力练习几句南方话,然后在关键时刻假扮成援兵,突然出现在前线,以达到鼓舞士气,并吓退敌军之目的。
若说南方话,主要是指两广口音,这正好有梅花会侦察小组的5位成员可当教员。所要学的无非是“弟兄们,援军到了,给我冲啊,杀呀……”“弟兄们,第7军来支援啦,给我很很地打呀……”之类的南方方言。
训练这几句话用了两个小时,以确保整个营的人全都熟练叫喊为止。然后,侦察小组的人将部队作为预备队分成3个连队,开赴到离前线阵地50来米远的地方隐伏起来,以等待前面的部队支持不住时再行出击。
双方部队在前线打得很激烈,吴军凭借自己的武器装备略胜一筹而大胆进攻,唐军则坚守阵地拼命地抵御。临近傍晚之时,吴军在炮火的掩护下硬是将唐军的阵地撕开了一个口子,眼看就要顶不住了。
关键时刻,李建清命令侦察小组的人开始行动,并分成3处支援前线,同时一边冲一边大声叫喊:“弟兄们,我们援军到啦,快给我冲啊……”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连唐军都以为真的来了后援,顿时胆子便肥了起来,军心大为振奋,将士们立即转抵御为反冲锋,排山倒海般地压向敌人。吴军看到唐军中突然涌出数支部队,且听到了两广口音的喊杀之声,知是对手来了援军,故心生胆怯,非但不敢恋战,还纷纷后退。吴军统帅见天色已晚,战场上的敌情发生了变化,不敢再仓促组织新一轮进攻,只好暂时撤出战斗,以待明日再说。
唐军借此疑兵之计又赢得了一个晚上时间,虽计谋已得逞,但唐生智仍心有不安,整夜都过不踏实。为了给其一个定心丸,李建清决定带自己的侦察小组连夜去接应国民革命军第7军先遣队。
侦察小组通过电台与先遣队取得联络后,并约定在离衡阳市大约33里的菊水村汇合。为了保持与朱雀舵的信息畅通,李建清组长与灵鸽姑娘留守落脚处,其他5位成员则由陈文坚负责带队连夜骑马前往菊水村接应。
次日上午还不到9点钟,吴军又组织部队开始前来进攻,唐军只好将所有兵力都压上去进行抗击。双方交战近一个小时,唐军死伤惨重,火力渐渐不支,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吴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趁势发起冲锋。
唐生智从望远镜中看出,自己的某部阵地行将被吴军突破,嘴中惊呼“唉呀,大事不妙了!”
就在他惊慌失措正打算下令全线撤退之际,突然从侧面冒出一支上千人的队伍直接叫喊着杀向吴军。
唐生智连忙端起望远镜一看,原来是侦察小组的人带领桂军先遣队及时赶到。他们一到阵地就叫喊着往前冲锋,唐军听出是第7军援军又到了,也跟着开始反冲锋,吴军听得两广口音的喊杀之声震天响,连忙转身而逃。吴军指挥官见此,确信是对手来了援军,只好下令后撤10里。由此,衡阳得以保住,战局又一次得到稳定。
停火十天以后,吴佩孚见唐军虽然有了援军却无大动作,猜测是兵力方面不足不敢组织反攻,故又开始蠢蠢欲动。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