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斩首行动(第2页)
“石丸子,你给我和张营长带个路,悄悄地去学校那边将两个连的敌人解决掉。到时,我们学校这边要有意留下两个活口,好让他们回去报信。这样一来,吴佩孚便心存余虑,不敢速取衡阳,至少可迟滞他们一至两天的进攻时间,同时也就为我们国民革命军第7军先遣队的到来赢得时间。”
“明白。”
石丸子也领受了下一步行动任务。
随着两个营的队伍来到公路上待命,为缩减行动时间,陈文坚让每个营排成三列队伍,分别跟随沈力伟和石丸子开始行动。
沈力伟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在离敌营地大约八十米远的距离停下,他向杨参谋长和两位正副营长建议道:
“据侦察,敌人一个连共有十二三顶帐篷,我们只需由一个班负责一顶帐篷,先悄悄地摸过去包围之,余下的那个班在公路上负责警戒,等候学校那边枪声一响,再冲进帐篷里将敌人全部解决。”
杨参谋长非常赞同这样的行动方案,当即命令营长道:
“‘一个班负责一个帐篷,以枪声为号,统一行动,不留活口。’马上将此行动计划传达下去。”
营长当即向3位连长传达了杨参谋长的命令,然后又由各位连长将命令传达到连。
停留了两三分钟后,杨参谋长一挥手,副营长便带领3个连轻手轻脚地出击,才一会儿功夫,敌人的两个宿营地便被迅速地控制住。
大约又过了十来分钟后,学校那边终于响起了阵阵枪声……
枪声就是行动命令,枪声就是突袭的开始,同时,枪声也预示着唐军的此次长途奔袭即将取得辉煌战果。
岳峰镇突袭战让吴军的一个营外加一个连队近500人全军覆灭,此消息不胫而走,令唐军士气大增,同时也令吴军胆战心惊。
吴佩孚绝没想到唐生智会来这一手,难道其退却长沙是故意为之?难道岳峰镇突袭战就是其诱敌之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吴佩孚越想越是心疑,他怕追击部队再次落入唐军设下的陷阱里,故立即下令停止追击,以探明情况再作打算。
唐生智赢得时间,抓紧集结从长沙撤下来的部队,经一番调整后,部署在衡阳城外,以抵御吴军的进攻。同时,唐军也加强与桂军的联络,期盼援军早日到来。
然而,好景不长。两军只对峙了两天时间,吴佩孚便作出了最新决定。在他看来,大军南下,后勤粮饷支撑的时日有限,若不抓紧进攻,到时部队就会因粮饷不足而自乱阵脚。何况经两天的观察,唐军并无其他动作,于此,吴佩孚猜出之前的岳峰镇突袭战很可能是唐军的缓兵之计。因此,他后悔未一鼓作气地乘胜追击,给唐军缓过了一口气来,决定立即发起全线攻击,力争在两天之内拿下衡阳。
由于唐生智部队的装备与战力均不及吴军,退守衡阳只是无奈之举,并无死拼之决心,所以,前线一遇吴军的大举进攻便先慌乱了。
梅花会侦察小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别无他法,唯有将衡阳危急之情报电告桂军先遣队,并催促加快速度驰援。
援军先遣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由桂军第十五团团长尹承纲指挥,它隶属于钟祖培的第八旅。该先遣队自接到黎忠人将军“入湘援唐”的命令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衡阳。期间,若不是李建清李建清的侦察小组施以缓兵之计而迟滞了吴军的全线进攻,恐怕等不到桂军先遣队入湘,唐军已开始败退广西了。
侦察小组组长李建清担心唐军顶不到援军的到来,故率领陈文坚、沈力伟、石丸子、卢林昕、灵鸽和灵燕7名成员前往唐生智第8军军部,计划再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抵挡吴军,以便坚持到桂军援军的到来。
侦察小组的到来,让唐生智司令欣喜万分,他与客人一一认识后,即坐下来共商御敌对策。
“我军幸蒙诸位的鼎力相助,这才取得了岳峰镇突袭战的胜利,并有效地迟滞了吴佩孚主力的追击。希望你们侦察小组再出一把力,给吴军造成误判,使其不敢马上组织兵力进攻。只要再迟滞吴军一两天时间,我们的援军就到了,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计策?”
没想到这个唐生智一开口便有求于侦察小组。
“‘岳峰镇突袭战’说到底也是一种缓兵之计,若类似的计策再使一次,恐怕很难再见效。”
李建清身为侦察小组的组长,对于唐司令的再度要求,自然该由自己来答复。
沈力伟附和道:
“对对对,应该另想别的办法。比如说,破坏公路,让步他们的车辆不通,辎重上不来;断其粮草,让他们不敢贸进,这些都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组长,要不我们潜入敌方指挥部,捣毁其指挥系统,这样也能迟滞敌军的进攻。”
陈文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灵燕灵机一动,更为明确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