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出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一百七十章 人于剑如鞘(第2页)

可是这样的好,真的就“好”么?

李子衿想起隋老头子,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太平郡后山,又莫名其妙地跟自己说了一大堆他完全听不懂的话。

什么天书,什么剑主的。

还说只要自己点头,立马就能成为一柄仙剑的主人。

当时李子衿就觉得,就是那些江湖演绎中的,里面的内容都不会比糟老头子说的话更离谱,更不切实际。这家伙铁定是个骗子,说不得见自己从郡守府上出来,就把自己误认为是那郡守少爷,家里有钱,有利可图。

在后山上,那时候还是个稚童的李子衿,看着那个随时抱着一只酒葫芦,永远喝不完里面的酒,自称剑道无人能出其右的糟老头子,满口胡言乱语,把牛皮都给吹上天了。

他自然不信。

直到······糟老头子真的从天上喊来了一把剑,和半卷所谓的“天书”。

在那之后,好奇心大过天的幼年李子衿,便时常见到那位隋老前辈。

无须他去寻,老头子总能恰合时宜的出现,每次都刚好在李怀仁和陆知行不在,郡守老爷李建义和夫人也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在李子衿眼前。

然后老头子便会以剑气开辟一座小天地,与幼年的李子衿谈天说地。

自然大多数时候,都是老头子讲,稚童听。

听不懂也没关系,全当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剑仙,只好对一个不谙世事又不认识他的男孩发发牢骚。

至少当时的李子衿,是如此认为的。

可到了后来,他才发现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

那年李子衿十四岁生辰,老头子就给他讲了个故事。

说是有一个藩属小国,面对强大的敌国,只能不断以割地或送出皇子作为质子的方式,苟延残喘。

十六年送一座城,再十六年,送个皇子。

当时少年笑道:“那这个藩属小国,也太可怜了,一会儿送城池,一会儿送皇子的。照这么送下去,岂不是迟早败光家底?要我说,不如就跟那强国正面厮杀一场,输了也没有遗憾,总好过这温水煮青蛙。亡国只成了时间问题。”

那位隋老剑仙既不表示赞同,也没说少年想错了,只是说了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事,将话题“扯远”。

他在剑气小天地中,随手一招,招来一柄速度快过少年眼睛的漆黑长剑,剑身有无数裂纹,老头子说道:“此剑,名为承影,仙剑品秩,成名极早,早到千万年后的人们,都几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名字。所以如今的承影,算是‘无名之剑’,可无名之剑,并不代表着就不厉害。”

少年好奇地看着那柄剑身黯淡无光的承影剑,实在难以苟同,觉得那些江湖传闻中的神兵利器,都应该是闪闪发光,七彩斑斓的。这剑都不会发光,而且看样子破破烂烂的,剑身全是裂痕,显然不怎么样,便问道:“糟老头子,你这剑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啊,能厉害到哪里去,能削铁如泥么?”

那个糟老头子嗤笑一声,仿佛听见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削铁如泥?此剑逢山开山,逢海断海。若是握剑之人境界足够高,没有辱没仙剑威名,逢天嘛,也能······”

说到最后,隋老剑仙就只是笑笑,不再说下去。

李子衿当时问道:“那就算这什么承影剑,有你说得那样厉害。怎么还会落得个如今这副模样?而且,这又与你说的那个故事,有什么关系?”

隋老剑仙此时开始重新回答之前那个问题,“若那个藩属小国按你说的来做,直接与强国拼杀一场,最后的下场会是百万人流离失所,数十万将士死伤无数,最后肯定是个血流千里,伏尸百万的下场。当然,那个强国,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大概会损耗个三成的兵力。再依靠吞并藩属小国之后,慢慢恢复。”

少年理所当然道:“三成?已经不少了啊,那么只要有三个这样的小国联手,不就可以铲除那个野心勃勃的强国了?还用得着一直向他进贡吗。”

“假如你是这三个小国其中一个的君主,你愿意冒险吗。用你的所有,换他人的三成?而且还不是就一定可以胜,说不定你倾尽一切,依然会败,到头来所有努力付之东流。”糟老头子面无表情,虽然是在反驳少年的想法,可是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面临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

那时候的李子衿,虽然聪慧,却又远远不能够站在一个真正中正平和的角度看待这样的大事,听完隋老剑仙的话,便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似在思考,也似在发呆。

老剑仙随手一拂,那柄剑身漆黑的承影剑又匆匆离去,回到拜剑阁中修复剑身,而老剑仙的剑气小天地,就仿佛在太平郡和拜剑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足以让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成“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