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入我相思门(第2页)
大煊王朝,临安城。
一座书香府邸之中,书生梁敬,与老爷子在书房中手谈。
满脸笑容的梁敬再度吃下老爷子三颗黑子,看着一脸严肃,如临大敌的老爷子,梁敬笑道:“许久没见父亲如此认真地下棋了,是非要赢孩儿一局?若是父亲求胜心切,大可以趁孩儿不注意,悄悄从棋盘之上拿走几枚白子嘛,孩儿定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先生双鬓微霜,身子骨却格外硬朗,气色红润,颇有老当益壮之资,闻言冷哼一声:“臭小子,真是翅膀硬了,忘了是谁教你下棋的?”
被教训一番,梁敬也不敢还嘴,就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有些可爱的梁父。
梁父随手猛拍一枚黑子入局,吃掉梁敬一粒白子,还以颜色后嘴角微扯,心满意足道:“要吃你小子的子儿,还用得着偷偷摸摸的?咱们走着瞧,不出三十招,铁定让你小子哭喊着求饶。”
书生梁敬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父亲还是这般脾气,他那胜负欲啊,始终这么强,是那一辈子都不服输的性子。
思来想去,梁敬觉得自己的性格跟父亲很像,说不定自己那犟脾气就是老爷子传给自己的。只要认准了一条道,不把这条道走到黑是决计不可能罢休的,“绕道而行”更是绝无可能。
一父一子,对弈之时,多是梁敬举棋快,落子也快,游刃有余,牢牢占据上风。而梁父一开始还能跟梁敬落子速度旗鼓相当,只是每至中局,梁父便逐渐变得有些举棋不定,需要思虑良久才能堪堪落下一子。
不是老先生棋艺退步,而是自家孩子,真如他那句话,已经“翅膀硬了”,棋艺愈发精湛。
若非梁敬非是那贪慕虚名之人,从不参与大煊王朝历届的弈棋,否则肯定早早被招揽入翰林院,成为一名棋待诏了。
伴随着自己举棋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长,梁父是感慨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又欣慰梁敬的长大成人,早已无须自己和夫人为他担忧,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学问不小,又成为了那山上炼气士,如今更被扶摇山上人称之为诗画双绝。
看着眼前那个年轻的面孔,老人便回想起梁敬年幼时,那时候一张小脸粉嘟嘟的,如同粉雕玉琢般,喜好上街游玩,喜好观人斗蛐蛐,也喜欢琢磨一些那个年纪的孩子不感兴趣的事情,少年梁敬,总是会在游玩一天回到府上后,找夫人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作为自己妻子的梁母,便会在夜里入寝之前,与自己将孩子的那些问题一一列举,希望自己能够给她一个答案,再由她去告诉梁敬。
那时候,父子二人,关系僵硬。
梁父时常逼梁敬看书,而梁敬又经常在母亲的帮忙打掩护下,偷偷溜出梁府,去看外面的世界。
回到府上,就会问梁母,各种问题。
比如,人都会死吗,如果会,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比如,一年只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能有第五个季节吗?
如果有,它应该叫什么名字啊?
比如,父亲总要我读书,是不是我读的书越多,父亲就会越喜欢我啊。
那时候的梁敬,跌跌撞撞,总是把身上搞得脏兮兮,完全不像个少爷。而每当梁父看到把身上搞得一塌糊涂的梁敬,便会心生怒气。一开始想要罚他多抄抄书,可到了后来,梁敬屡教不改。
梁父发现这法子没用,便换了一种更为不近人情的方式教育梁敬。
从他懂事时,梁父就说过,生在梁府便该你梁敬一生衣食无忧。
后来,梁父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了句,“做个废物,也无妨。”
那晚,从街上游玩归来,翻后院外墙回到院子里的少年梁敬,看见父亲站在书房外,没有如往常那样厉声训斥自己,反而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面无表情地说了句:“以后,不需要偷偷溜出去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从大门出去。我说过,会投胎也是一种天赋,生在我梁府,就该你一辈子衣食无忧,不必读书了,做个废物也无妨。”
那一年,梁敬十岁,看着父亲仿佛说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语气极轻。
仍是个孩子的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自己了。
而且这句话,时至今日,梁敬依旧认为当初的父亲,是在羞辱自己。
后来,梁敬开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做那些他不喜欢做,可大家都做的事情。
读书写字,背圣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