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向曲中求(第2页)
彪平这伙人,无非就是十来个莽夫落草为寇,没什么大本事,平日里也就只能靠烧杀抢掠点小门小户,乡野村夫来混口饭吃。
而彭武可不一样。他这百来个弟兄们,那可就是百来张嘴。光是养活这一大群弟兄,就得花上相当一大笔银子。
他们甚至有专门的山寨,彪平那伙人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用彭武的话来说,彪平那十来个草寇弟兄,就是“不成气候。”
而一座山寨,这么多张嘴的伙食,可不是靠打劫一些小门小户就能够赚来的。
彭武他们的买卖,向来那都是盯准那些阔绰大少,要么就是一些个达官显贵。
别州那些世家子弟,商贾大家,有势力,有底蕴。请得起山上仙师做供奉,而鸿鹄州可不一样。这里的所谓“世家子弟”、“达官显贵”,也就那么回事吧。
说难听点,就是穿得体面些,除此之外,也不比普通人金贵到哪儿去。
往往这么干上一票子,山寨就能吃上好一阵子,待到弟兄们实在该打打牙祭了,他才会放出“探子”,去四处寻觅活计。
今儿个倒巧了。
不是他彭武的探子回寨里报什么喜讯,反倒是这个萍水相逢,双方其实没怎么打过交道的彪老弟带着十来个弟兄来寨子里,说是有笔大买卖要跟他合作。
当时彭武就笑了。彪平这几个人,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什么大买卖,轮得到他那群不成气候的莽夫去做了?
自己那宁山小白龙的称号,可还没被人夺走呢。天大的买卖砸下来,那也该先经了他彭武的耳朵啊?
不过心里是这么想,表面上,彭武却不动声色地差人给彪平那群人好生招待着,想听听看这伙不成气候的莽夫,到底接了桩什么样的买卖,多大的买卖?
毕竟如他们这般闯江湖的寇子,多一个朋友不是什么坏事儿。
还真别说,那彪平往那儿一坐,真是一口茶都没喝,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地聒噪了老半天,还真把彭武给聒噪得动心了。
说那宁山村,有个什么山神庙,当地官府出大头,村民出小头,给那个山神宋赸修了尊山神金身,花了大手笔的。
据说都不是什么黄金白银,而是以小满钱为单位。
彭武当时就一拍把手站了起来,小满钱他熟呀!
那可不就是神仙钱吗,据说一枚小满钱,就等于······就等于好多好多黄金呢。
虽然他也没见到过传说中的神仙钱,可是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了?
光是有关于神仙钱的传说,他就听过不少,耳朵都快听起茧子来了,就是他娘的从来没给他劫到过哪怕一枚半枚的。
听那彪平说打造那尊山神金身,竟然是以神仙钱为单位来制作的,彭武当即就心动了。
可是他何等精明,当场反问那彪平,既然有这么好的买卖,为什么不独吞,反而要让他来分一杯羹呢?
这才从那彪平口中,撬了点有用的信息出来。
原来那宁山村的村民,个个都奉山神宋赸为尊,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就有多少户受到过宋赸的庇护。
但凡是拜过山神,求过什么姻缘、前程、平安的,百试百灵,就没有说不来还愿的。
久而久之,山神宋赸在宁山村村民们心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高,直到如今,山神宋赸已经成为村民们心中不可亵渎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