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七雄归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9章大结局(下)(第2页)

不过刘协看在士孙瑞曾有大功于国的份上,免去了他的死刑。改为全家发配琼州,遇赦不归。至于其党羽,则该贬官的贬官,该发配的发配。

值得一提的是何康在大三司会审期间,被士孙瑞狠狠地发动了最后一击,策划参与谋反的罪名证据确凿,全家老小不久就在菜市口问斩。

另外左令虽然又一次解救了危机,但却被宰辅们一致要求交出兵权。原因无他,因为左令是个宦官,十常侍之祸还不远!

左令也自知招人疑窦,当即请求辞官隐退。为了稳住杨彪皇甫嵩等庞大的文武官集团,刘协不得不同意了这个请求。

士孙瑞的倒台,使刘协又获得了一次调整政局机会。他正式设置了中书省,作为草拟签发军政命令的部门。然后又设门下省,审批政事堂和中书省的各种命令,有驳回权力。

这样一来,三省六部已经成为完整的体系,彻底取代了三公九卿制。这个完善的体制,在刘协的引领下将大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恍惚间又是十年过去了,刘协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由于次子刘钊的主动退让,长子刘锴被刘协正式册封为储君。

经过十年的励精图治,天下盛平。大汉继汉武鼎盛、昭宣之治、光武中兴、永元之隆后,又一个盛世重现。这是一个海纳百川,人尽其才的时代,人们称之为‘建安隆兴’。

这十年里,蒸汽机的轰鸣声已经覆盖中原大地。大汉王师占东胡、破三韩、马踏东瀛;西破贵霜、占领咸海西畔的康居城,触角探到了黑海沿岸。

而大汉的水师也走出了国门,征服了一连串岛国,游弋到了天竺国西海岸去了。

在御座上坐了三十年的大汉天子刘协早已打算功成身退,也有意传位给太子。奈何军民不舍之声响亮,刘协只好又坐了五年。

正旦大朝上,刘协不顾文武百官的强留,终于在宣室殿将皇位传给了太子刘锴。自己则开了世袭制的一代先河,在世退位,成为首个真正意义的太上皇。

这天,春光明媚百花开,雁鹤成群自南来。刘协带着太上皇后自长安出发,去实现多年夙愿。找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隐居,做一回男耕女织的田舍农。

伏寿由于本就比刘协大几岁的缘故,虽然有所保养但看起来依然比刘协显老。不过刘协也一把年纪了,不太在乎外表这些东西,二人依旧恩爱如初。

他们选择远离关中甚至北方,去了水土温软景色秀丽的江南。不过,却恰逢洪水刚退,到处一片败破。

人人都道江南好,恰似蓬球羡荒草。

刘协来到一处大集镇边上,看着被水淹的已不成型的庄稼,眼底浮现出一丝复杂神色。由于这里偏僻边远的缘故,官府还未能顾及到。

“大家快来呀!无邪先生又开仓施粥了……”

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男子撞到刘协,顾不上疼就跌跌撞撞的向远处的粥棚跑去,脸上是掩不住的欣喜神色。其他灾民也是饥肠辘辘,一窝蜂地涌了过去。

“吴邪先生?”

刘协眉头略皱,带着伏寿一起走向粥棚。心中思忖着在灾后还不忘接济乡里,这个吴姓大户倒也不失为一个善人。

但走近时,却发现这个身穿锦袍亲自拿勺子分粥的人却有些眼熟,而且是很熟悉那种。

这时,恰好那人也若有所感看过来。只见此人一脸惊讶之色,目光中却透着惊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