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之七雄归汉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1章长安风云(三)(第2页)

京中多间银行遭到无法无天的匪徒扫荡,他们光天化日之下打砸抢,将银行内的金库一卷而空。分赃完毕之后,消失在街道上。

长安七街十八巷,处处能听到小孩啼哭声以及大人谩骂诅咒之声。

政事堂当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并下令关闭各处城门。随后共同签字,调动城外一万大军入城保护各处衙门机关以及未央宫的安全。

城内如此兵荒马乱,城外的军民自然是对着紧闭的城门暗自猜测。甚至有人谋朝篡位的流言,也开始传播了起来。

“吁...”一个身穿羽林军衣甲的骑兵来到了建章宫前被守卫的军卒拦住,但随即他亮出了金牌,又立即给予放行。一人单骑,再次消失在雪影中...

太液池畔,一处被积雪覆盖了顶部的小屋。昏黄的灯火之光,从窗户中透出。隐隐约约的,可以看见人影在晃动。

对,这是火器局研发部的会议室,一干技术骨干正在开会。一张椭圆形的案桌放在中央,围绕在四周的椅子上坐满了人。局长左令居中而坐,目视着正前方一言不发。一个年方二十出头的青年,正在墙前一边拿着炭笔绘画图案,一边向众人解说。

“以往火器局所出枪支,皆是类似于火炮的样式,采取火药推动发射。不过无论是实验还是实战检验,都无法彰显其优势”

左令轻轻点点头,表示认可。因为火药枪操作繁杂且威力不大,一直受到军方的嫌弃,倒是准头偏差很大。要不是天子刘协时常以火枪兵作为护卫,这种劣拙不堪的武器必定会被唾弃。

加上受到天气原因制约较多,而且火药易燃易爆易误伤。所以兵卒们有时候宁愿自带一把弓,也不想扛这种比烧火棍还不如的东西。

当然,火枪并非一无是处。起码使用它不像弓弩那样消耗大量体力。只要点燃火绳然后瞄准,就能发射了。

弓箭手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尤其是能够弯弓射大雕的控弦之士更是万里挑一。

“根据我个人的改进思路,认为应当先在枪管开始。能让火枪射更准更远,就是一大进步。而从枪管着手,就首先得弄明白火药推力明明能够将子弹打出至少百步远,实际却为何只有七十步?这到底是什么阻力在制约子弹的速度和距离?”

这青年似乎很是专业的样子,拿起枪管实物术语频出,连连向在座众人发问。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他们的手背上都有着同样的标志。

不错,他们正是当年张公庙那些幸存孩童。如今都长大了,并投身到了爱国事业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智慧。

就在这时,门角处的铃声忽然响起。青年的话音一顿,其他人也双目齐刷刷地看向皮肤黝黑但却无须的左令。

因为会议室的铃声一旦响起,就是有紧急事情。左令温和地向大家歉意地点点头后,起身开门走了出去。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会议还在继续着。

左令出了门后,四周却并没有人影。倒是光秃秃的树木以及皑皑白雪充斥满了视野,还有在风雪中结起了薄冰的太液池,一派安宁静谧。

左令顺着小道越过了用池土堆积而成的土丘,如辕门一般的栅栏木架遥遥在望。而小道旁边树木上,却引着一条绷紧的长草绳。这条草绳从栅栏上方瞭望台,一直连接到会议室的屋檐处。

“局长!”守卫在这里的警戒兵,当即向左令抱拳行军礼。

“嗯。”左令点点头,越过大门打量着站在雪地上却同样抱拳的羽林卫兵卒:“我便是火器局长左令,你有何事?”

“陛下口谕,左令接旨...”这个羽林卫当即停止了身姿,严肃地把话音拉长。

“额...臣在!”左令先是一阵愕然,随即向这个羽林军半跪了下来。虽然刘协已经允许他不须行跪礼,但左令面对圣旨时依旧半跪,表明自己对刘协的拥戴忠心之情。

“长安局势严峻,朕恐迟则生变。卿可持朕虎符,调集大军进城平叛!但凡不服号令者,军法处置...”

左令接过了虎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此物的沉重坠手。

短短一句话,浓缩了刘协对他的深厚情谊。这一委托,就是将身家性命都全部交给了他。这一信任,是刘协登基以来绝无仅有的...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