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君王天下事(第2页)
“喏,奴稍后就将此口谕转述给贾翰林”
刘协深深看了一眼穆顺,随即点点头。此时玉辂已将开进了丞相府,刘协刚想下马车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这次调查的事做得很好!”
“多谢陛下夸奖!”
政事堂,一众宰辅早已列席其中,正襟危坐等待着刘协的到来。今天会议的主要商讨,无疑是关于刚刚收回的剑南道。还有,张鲁如何安置等等。
刘协还是大袖飘飘地从屏风后面出来,环视一眼众人。见礼完毕后,他首先从袖筒里拿出一份文件。
“朕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参与州解试并脱颖而出的士子有三千人之多。这三千贡生中大概有一千人精通儒家经典,而剩下的则是各方面皆有涉猎或者杂学贡生。也就是说,大量空缺将会填空...”
“恭喜陛下!”原本有些欢喜的群臣,听闻最后之后反应明显淡了不少。
现在由于改革之后官位明显比官员要多,所以每个官员甚至胥吏都担着好几个职位。而机要职务则更加,所以高官们有足够的肥缺收买人心。
可是猛然间大量涌入官员,必定会使这场优势一去不复返。刘协深谙此理,倒也没有因此而恼怒。
“三千人能有三百人到最后已经很多了,不过朕觉得还是太少。毕竟还有大半个天下,以及四方蕃疆需要人才替朕牧守...”
宰辅们这才感觉眼前豁然开朗,继之便是精神一振。随即,齐声高喊了一声陛下圣明。刘协这才坐下来,端起茶水进入旁听模式。
兵部尚书伏完看了一眼刘协,随即清了清嗓子:“益州已经平定,四周也有大山阻隔,其境内此后只须维持治安稳定便可。所以臣认为,益州十万军马中,五万地方守军全部专业为缉盗衙役,留下五万军便可!”
“臣等无异议!”伏完的话多半是刘协的意思,所以宰辅们识趣没有去干涉。
“嗯,赵韪张鲁等人又该如何安置?”刘协点点头,随即向这个岳父发问。
“赵韪可转为文职官,至于张鲁...臣一时还没主张。”
刘协点点头,他手中有足够的位置将这些蜀军将领转为文官,或者调回长安学习。在汉代,文武划分并没有宋以后那么泾渭分明。
“张鲁不再领军,令其回长安待命,朕自有安排!益州新得,吏部可曾选出官员将剑南道的架子搭起来?”刘协说着,又看向首相兼吏部尚书赵岐。
“有三个主官人选,分别是黄琬、郑泰以及杜畿!”赵岐已经习惯了刘协大事一言而决的风格,老实点地答道。
不过刘协没有立即决断,而是环视一眼众人:“卿等以为,何人可胜任剑南道经略使一职?”太过善断的主子,手底下只会养出一批应声虫,这不是刘协想要的。
“郑公业老成持重,可保蜀中平稳!”
“黄子琰经验丰富,必使剑南井井有条...”
“杜伯候年轻有为,经略司初创事务繁剧,各方面须兼顾到位。唯有此人有精力,还能够锐意进取!”
刘协听着群臣七嘴八舌,不断点头。三个各有各的优点,都是治国实干的人才。群臣说完后纷纷看向刘协,好奇到底谁会被刘协选中。
“杜畿可转运使,黄琬任经略使,郑泰为监察使,如此可好?”
“嘶...”群臣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两位元老都被派了过去,看来天子对天府的重视程度不下并州。不过想想也是,并州是煤铁产地,益州是产粮重地,皆系国之命脉。
接下来,除了组建水师一事之外,剩下的细节刘协不再插口,任由宰辅们商量着办。
可就当散会刘协要走了时候,户部尚书司马防却走了出来。
“陛下前番和臣说过财计的事,不知可有眉目?”
“额...有了吧!”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