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宣麻拜相(第2页)
“无他,唯劝主公借刀复仇耳!”杨松轻抿一口茶水,若有所指地说道。
“借刀复仇?”张鲁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杨松所指。思虑了片刻摇摇头:
“我若是臣服长安,必定会落得一个妖言惑众之罪。况且,寿春多少人宁愿过江去也不投降?”
虽然刘协大兴杂家,不过道家终究与儒家有所冲突,甚至黄巾起义就和道家直接挂钩,恐怕不能相容。况且,他也不愿意任人摆布。
“主公此言差矣!袁楚那帮子人是公然支持袁术称帝,而主公则是迫于成都银威啊!”杨松指了指东边,摇头说道。
但见张鲁还是迟疑不决,当即又循循善诱:“所谓得陇望蜀,成都怀不臣之心多年,长安当真坐视不理吗?其所顾虑者,不过是担心主公为刘璋马前卒;蜀道难行,担心打草惊蛇反倒不妙罢了!”
张鲁仔细想了想,杨松说得确实有些道理。倒是他虽然传教有方,却是决断无谋,总觉得自己会引狼入室。
“我曾多次拒绝天子好意,若是怪罪下来又当如...”
“请恕杨松才疏,主公就且听阎圃金玉良缘吧,告辞!”杨松佯作愠恼,稍稍一拱手便扬长而去。
张鲁哪里敢轻慢杨松?他府上最基本的食盐都是杨家供应的!当即眉头一挑,心一横,出言唤住了杨松。
“常青且慢,依你所言便是!”
杨松嘴角翘起一丝笑意,又一笔大钱,到手了...
相对于汉中一边密锣紧鼓增兵定军山,一边派出使节星夜赶赴长安,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刘协治下的关中可谓是歌舞升平,繁荣稳定。
继一众高层被大规模贬谪出外之后,朝中再度涌现了一些新贵。比如御史丞周忠被刘协正式擢升为刑部尚书,周奂非但没有受到杨瓒牵连,相反还被提拔为吏部侍郎。
而参知政事一职也作出了调整,不再是旁听政务,而是可以参与其中。只不过,官品位也有所下降。
刘协采用六部公推的方式,选出了原兵部侍郎辛毗,以及原凉州刺史张则作为参知政事。
学士院位于城南,与国子监毗邻。
太学国子监也是今非昔比,占地面积足足比以往大了两三倍。单单教室数量,就是以前的六倍之多。究其原因,正是学科数增加了。
内设儒学经筵的文科、有精通数术以及经济学的算科,有专门研究军事的军谋宏远羁边科,有专业培训和实践创新的理工科,还有研究地形山川水利海洋的地理科。
一共六个科,专门培训有无天赋的各项人才。其中,文科依旧是最多学生的科目。做官出人头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协也没法改变只能顺应。
不过文科也不再如以往那般子曰诗云,而是注重治国方略以及政治学知识。领土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气节风骨以及维护国家稳定的精神都在学习范围内。
“老铁!你有没看到,隔壁学士院昨天下午的时候就关门上锁,到如今都未见开启...”
一个国子监生,拍了拍同窗的肩膀打趣地说道。
“哈哈!老哥,该不会是学士院的人没能创造受益,破财倒闭了吧?”另一个学生虽皮肤黝黑,但却是薄嘴唇能调侃的主。
“放屁,人家王大翰林出口成章,就是去茶楼说书都能赚个盆满钵满...”先说话的学生没好气地推了一下同窗的脑袋,话里话外皆透露着对王粲的崇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