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建安新政(二)(第2页)
其中州的规模缩小到现有郡面积的一般,即下辖六个县左右。设州刺史、长史以及都督三人。刺史仍旧是一把手,和长史掌教育医疗等民政事务,而都督则是掌一州军队。
而道的范围有大有小,初步决定将天下分作十个道。司隶全境改称京畿道,桥山以北至黄河以南为关内道。西河套、凉州全境至玉门关为陇右道。另外有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山南道、剑南道、江南道和岭南道。
每道设经略使、转运使以及监察使一人。经略使是最高军政长官,不常置。
而转运使则负责一道赋税和政令传达、运输管理以及盐政;赋税征收,则归属州衙门。
监察使即是定期巡查地方,检举道中各级官员不法行为以及各州县官考勤。
而道级并不直管州级政务,后者全部归属中央朝廷管理。这样既可以极大地避免割据现象,又能提升中央对地方的影响力。也是当年王允遗留给刘协的宗旨之一。
可以预见此项决议一出,整个天下都会为之一震。原有的行政体系,除了县级全部土崩瓦解。
不过这一项,远不及下一项更使人由内而外感受到冲击!
建安零零肆号决议,教育与取才改革。
教育改革刘协已经给大家打过了预防针,就是整顿太学置国子监,为全国最高学府。另外各州设州学,京畿道这个特殊的辖区由于不设州,所以只能开县学。
最含重量级的,则是取才改革无疑。
刘协首次提出了贡举制度,即使每三年由礼部开设取才考试。各州提前进行解试,每州筛选出五到十个学子作为贡生。来京参加科举礼部试进行下一轮选拔。
科举中举者称之为进士,由朝廷依照成绩安排任官或者出教等差遣。当然,得中进士后即便没有差遣都照样有五百石俸禄发放。
布告出街之后,登时将长安城由内而外引燃沸腾起来。尤其是科举考试不论出身只论才华,更加是贫寒百姓和商人们的最大福音!
相比起其他政府改革,他们更关心科举的这一条。因为关乎他们子孙的出路,没有人能够等闲视之。敲锣打鼓的同时,更加打心底里拥戴刘协。
不单是百姓,就是门阀世家也是多方打听。主要就是害怕因为这一改革,会使得他们的子弟不能够再凭借孝廉的方式入仕了。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孝廉茂才制度将彻底淘汰。
幸好就是之前以这种方式入仕的官员子弟,不需要重新考科举。
要是别个小儿皇帝敢提出这种取材方式,那他一定是坐腻了御座。可是提出并打算进行到底的,是手握数万雄兵且能发动数十万人的刘协,就轮到他们认怂了。
法令一出,刘协在民间的威望必定更上一层楼。就算哪个大世家想要反对,也得能扛住那个叫‘舆论’的恐怖威力。
在这几条震撼性消息下还能再惹人注意的,也就是戌时后刘协召集军方中高级将领商议后,发布的军制改革了。
建安零零柒号军方决议,确立汉军军衔制度以及军职的区别。以及军饷、军中财务机构独立的问题。
军衔制度上,刘协深思熟虑又经过徐荣皇甫嵩等人的补充下,决定使用九品正中制。一品为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二品则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抚军大将军等二品大将;四(东西南北)征将军为从二品。
以此类推下去,禁军将军以及四安、四平为三品。护军将军、羽林八校尉四品,中郎将、杂号将军以及军医将军属于五品
军饷、财务的权力原本在领军将军手中。不过刘协鉴于现在诸侯割据的现状,耐心地用道理说服了一众军汉,成功将这一项剥夺到自己手中的军政部手里。
既不属于文官也不在武将之列,直接隶属天子;跟御史台一样。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