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封赏事宜难决断(第2页)
袁氏兄弟嘴角一阵抽搐,心中虽破口大骂但脸上不得不跟着一块笑。
......
夜幕已经将古老的长安城笼罩,但夜色掩盖不住浮动的人心。天子亲自出城迎接,讲话却被跋扈的诸侯打断。强蕃蔑视中央的意味,毫无掩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太学生和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士子们立即忧国忧民起来。甚至在献俘高庙结束后,好些人在丞相府前集会要求朝廷收回兵权。
不过丞相府方面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并派人把集会的士子劝走。今天由于庆祝,京中各级官吏休沐一天。除了几个离不开人的岗位,其余的署衙都大门紧闭。
丞相府门前广场也不再像往日那般像停车场一般,只有几辆公务马车停在边上。一些苦逼的岗哨兵,也偷偷地与同袍聊天打屁。
看似平静闲逸的丞相府,实则外松内紧。主大厅政事堂外被数百身穿明光甲兵卒守卫,枪鸡如林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夜幕中庞大的建筑阴影,门口上方吊着两个大红灯笼。就像一只蟾蜍状的巨兽,用血红的双目瞪向远方。
政事堂大厅内,增加了不少新面孔。比如旁听的皇甫嵩,以及九卿。之所以聚集了那么多重臣,是因为诸侯们的封赏今晚要讨论个结果出来。
不过本是和和气气的讨论,却演变成了争论。
“昔年周天子分封天下,致使群雄并起不能相制。今社稷动荡初稳,必不可再行武王圈图之事...”杨瓒还是第一次进入政事堂,首先站出来侃侃而谈。
众人沉吟不语,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解决的方法呢?
“只怕打压太过,董贼洛水之事重演。”杨瓒还没说完,就被一阵老年人的声音打断。众人循声而望,见大司农赵谦正偏头撇嘴。
此老虽得董卓提拔才得居九卿,但董卓进为太师之后他立即与之划清了界限。所以在两个月前,没有被清算到头上。不过他虽出言贬斥董卓,但所指的却是手握兵马的袁家。
在场的人听闻,无不警惕起来。现在城外可有五万诸侯军,而守军加起来也才六万上下。若是真反起来,渭南屯天那些难保不会再来一下。
袁家根基深厚岂是董卓可及?一个不好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大司农之言太过了,尊王破夷之人岂会等同董为之流?”袁家在朝廷的爪牙同样不少,赵谦话音刚落便立即有人出来驳斥了。
马日磾看了一眼赵岐,后者刚去探袁绍等人的口风回来。
赵岐意会,立即站起身来:“诚如卫尉所言,袁本初等人脑后并无反骨。彼等愿为朝廷屏蕃,震慑地方心怀叵测之辈!至于需要与否,全凭朝廷心意...”
虽然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但赵岐还是将袁绍的话复述了出来。
“好一个朝廷屏篱!奂虽才识寡浅,然拥沃土数千里、口众千万人、带甲数十万之藩篱,古之未闻也!”周奂出身寒门,对于袁家并没有多大的敬畏。
“这...”一句话出,顿时使要出来统一意见的马杨,顿感棘手。袁绍等人们的诉求太过实在了,弄得别人不好相信。漫天开价落地还钱,王翦灭楚还先向始皇要这要那呢。
“报...陛下书信!”一个丞相府侍奉官,忽然在门外大喊。
马杨二人同时皱眉,对视一眼颇为不悦。不过这么多人在,他们也不敢拒绝。立即让人打开门,去将书信奉上来。
杨彪首先接过,打开一看眉头皱得更深。刘协在上面写的是王允的计策,另外加上自己的一些意见。不过这些都和杨彪的初衷相悖,所以难以接受。
马日磾拿了过来稍稍一看,便放到了一边去。他曾记得天子此前说过所有事物全交给他们,如今他觉得可以完全置若罔闻。
其余人见他们没有传下来,倒也不敢询问着要。刘协苦心孤诣的一番话,就这样被遗弃到角落去了。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