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苟利国家生死以(第2页)
士子每读到一个贪官的下场,便引起百姓们的一阵万岁声。数十以降,因为政局混乱朝廷政令极少过潼关。多少‘孝廉’一边读着圣贤之书,一边搜刮膏油致富?
他们早已经对这些人深痛恶绝,只要有人被扣上贪官的帽子,都会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甚至有些人觉得远不窜西域岭南太轻了,应该斩立决!
对于这个消息,稍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知道,这次是太尉府输了。那些坚称要将土地兼并入罪的寒门小官、军官们都输了,罪名状里对土地兼并一事只字未提。
不过,最大的赢家却是在太尉府!赵岐已经将抄得折合近三十多万贯钱,用来将官员们拖欠的俸料钱全部补上了。另外少府方面,也将税收所得钱粮将封赏发放就位。
这件事似乎已经平息了,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隐藏下来了。只要时机一成熟,就会重新爆发出来!而且那时候,就不是发配几个人就能完事的了...
“咳...咳!”光线幽暗的书房里,一个老者一丝不苟地将脑海中的文字一个个地写在竹简上。忽然喉咙深处一阵瘙痒,使他忍不住咳了起来。
“噗!”老者取过案上的布巾,平摊在下巴的位置上。一口浓痰被吐了出来,顿时使他心肺舒畅。
这时,一阵脚步声从外面响起。不一会一道倩影闪了进来,是一袭红裙的女子。老者瞥了一眼带血的浓痰,急忙把布巾包起塞进脚下的一个痰罐子里去。
“阿父!你如今既非执政,又不需上朝,何必操心国事?”女子月娥眉一皱,拍着老者的背脊幽怨地说道。别人带俸休假都是垂钓莲池,难得清闲。此老倒好,在家养病比公干还忙碌。
这对父女正是王允和貂蝉,这个书房也是私密极强的内书房。貂蝉虽然不是王允的亲生女,不过十多年来一直视为己出。貂蝉也是把王允当作了自己的生父,可谓父女情深。
“傻丫头!何人说闲居在家,就必须不问世事?”王允慈爱地瞥了一眼亭亭玉立的貂蝉,连连摇头。
貂蝉一脸不服,一边帮王允添衣服一边说道:“遥想当年大司空伏叔齐(伏恭),晚年廷对时感凉体颤。孝章皇帝便亲赐其肩辇,三日一参汤、五日一丹药...”
貂蝉一改平时文静,絮絮叨叨的如同四十黄婆。倒不是别有用心,而是出于女人擅长表达情绪的原因,向老父亲发发牢骚罢了。
是因为外面的人都在传言,说父亲王允诛董卓败叛军不过是帮马杨二人做嫁衣罢了!自己出力最多,最后却是别人受惠。且对方感激都没有一声不单,还顺手将自己的亲信势力踢到地方去。
父亲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得到的不过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上党郡公虽然高人一等,但上党可不在朝廷的手中...
王允扬了扬手,止住了貂蝉。“伏叔齐荐二王(王景、王吴),明帝遂遣之修筑黄河千里金堤,至今一百二十余载未再闻黄河水患!可谓功高卓注。”
貂蝉一边听一边大摇其头,心中难以产生认同。她不是认为开挖汴渠和修筑河堤没用,这些都是无人能否定的大贡献。
只是治水患救的是一方之民,哪能跟救社稷于水火的人相提并论?况且,那也是王景有真本事。
王允又瞥了她一眼,继续说道:“我非伏叔齐,天子亦非孝章皇帝。天子待我已不薄,君不予而臣强颜相索,是为贪得无厌!至于两府之事,天子和世人自有目共睹。”
貂蝉虽然频频点头,不过始终觉得老父亲太天真了。古往今来多少名臣贤士居闲后,始终笃信必然会有被再重用的一天。可惜千古江山人才辈出,君主早已把他忘却了。真正会记得的,只会是史官,以及后人的叹息...
王允亲切地拉过她的手,语重心长地教育道:“食君之禄,为主分忧。若事事必先算得失,与唯利是图之商贾何异?既生于天地居人上,当为万民谋福稳...”
王允今天出奇的话多,给貂蝉上了一节重要的课程。按照后世的说法,便是名曰人生价值观。
半个时辰后,家丁捧着王允手书直奔未央宫而去。貂蝉独自在屋的一角,看着家丁从内书房门前远去的背影怔怔发呆,耳边回响着王允最后一句感叹:
“呜呼,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