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李长河穿越大唐小说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3章 古科学精神(科普,本书核心观念,还是建议看一下)(第2页)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自然的规律一直不变,不会因为皇帝是尧(明君)就存在,皇帝是夏朝的桀(暴君)就消亡。

荀子是直接直白的告诉世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和谁是皇帝没关系,昏君也好,明君也罢,都没影响。所以接下来,人想过好,就要“制天命而用之”。发现和利用这些不变的自然规律造福自己。

那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光皇帝屁事?为什么他是皇帝,人可以发现自然规律自己造福自己了啊,那自称天子之的皇帝有什么用?

就这种精神,皇帝为了稳固皇权统治,敢用吗?

提都不敢提!

其实乃至后来明朝、清朝的主流思想中,地方一有天灾人祸,百官就上表说是皇上的德行不够导致这些灾难,要皇帝好好修德行(比如明万历皇帝),天灾人祸自然消失。

或者皇帝自己检讨,说是自己德行有亏,才会导致这些灾祸(比如康熙帝),实在愧对天下,大多数人都是信这些的,觉得有理。

而这种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

董仲舒提这种思想,在当时有限制汉武帝野心和权势的现实意义,可在此之后一直如此,后人沿用至清朝末年,从未改变!

有人说如果明朝没完,可能会进入近代化,现代化。

其实理智的说,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明朝根本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明朝举国上下信的也是天人感应,而不是荀子的“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样具备科学精神的思想。

所以,哪怕他们短时间内,偶然的在某一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也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科学精神的指导而走向歧途。

所谓科学精神,往往比具体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更加重要,有科学精神支撑的科学事业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西方的近代科技崛起,离不开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精神支持从而衍生科学原则,像奥卡姆剃刀原理之类为基础科学垫基的理论,如此,才可能产生科学的丰硕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