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皇帝的野心(第2页)
而有些看清现实的皇帝则会想着为后代铺路,杀权臣,诛望族,比如刘邦。
而皇帝这次将新军指挥权强行从枢密院手中抢来给他,也有这意思,他自然希望武装力量都把握在自己子孙后代手中。
还有一种更加厉害,那就是立言著说,以言治国。
武力的统治终会终结,而思想上的统治却可以利于千秋万代,这点有些皇帝看到了。
在前世历史中也有人在做。
其实要看中华文明史,宋可以看做一个转折点。
宋以前,中华文明是外张,显露的,汉朝隔着数万里也要灭国,汉末内战打成那样,对外战争依旧十分强硬,隋炀帝劳民伤财也要磕死高句丽,唐朝灭的国家更是手指都数不过来。这段大时期内,中华文明热衷对法征伐。
可到唐后,从宋开始,中华文化变得精致内敛起来,这有实力不足的原因,但其实和核心价值观的变迁也息息相关。
有人说这都怪孔子,要不是他搞的儒家,不会有后来的麻木糜烂,可问题在于,半个汉朝,整个唐朝,这些雄浑、开放、绚烂的盛世也是正统儒家王朝。
唐朝科举考的是儒家的经和史,唐朝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也都是正儿八经的儒生、儒将,总不能坏的一股脑扣屎盆子,好的装作看不见,这种看法是平面而偏见的。
可为什么总感唐、汉甚至先秦时期和后来封闭,森严的王朝还是有差别呢?
差别就在于,唐后的时代中,有的人悄悄篡改儒家之前践行核心价值观,他们说的虽是孔、孟、荀的话,但学说核心观念已被偷偷改换,一切为服务于皇家统治。
也就是说,宋及其后的儒还叫儒,但与宋之前的已经区分开了。
而且不是发展继承的关系,有篡改之嫌,因为核心价值观发生变化。
这些都是上层学者和皇家才能做到,他们掌握话语权,也只有他们心里有数。影响自上而下,百姓是不明白这变化的,身受其害而不自知,这可比武力的压制更为可怕。
《水浒传》一书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列为反书,又被很多伟人,比如***称现实主义巨著,就是因为它剖开血淋淋的事实,批判宋之后那种被扭曲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