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枪管+鞍峡口之战(1)(第3页)
可问题在于太费时费力,他和赵四两个徒弟,还有另外两个王府铁匠合力打造,前前后后也用了七八天时间才打造出这样一根枪管。
也就是说,他现在调集王府全部铁匠,花时间教会他们,制作更多手摇钻床,大概一个月也就能造十八根左右枪管,王府一年产量不过两百根左右,这还不包括枪械其它部件。
要是有蒸汽机就好了.......
李星洲忍不住这么想,如果有蒸汽机,有蒸汽镗床,一天产百根枪管都不是梦。
而且现在他有石墨耐火材料,炼制出高碳钢也是不久的事,蒸汽机也不存在材料学上的难题,难题在于.......
他不了解蒸汽机啊。
这就很尴尬了,李星洲很喜欢汽车,也经常捣鼓汽车,所以他对内燃机是很有研究的。
可问题在于,内燃机存在的技术难题还太多,气密性也好,燃料问题也好,很多都没法解决。
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蒸汽机,可蒸汽机.......他前世接触过的车就没有用蒸汽机的,也没怎么去研究过蒸汽机。
这就非常尴尬了.......
所以他只好暂时先用这种老办法,产量少就产量少吧,以后总会有办法。
至于枪械是用原始的点火枪,还是火绳枪,或是遂发枪,那自然是要遂发枪,因为三种枪械本身在制造技术上并没有跨越性的发展,加工不存在难题,不同的不过在于思路上的进步罢了。
既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干嘛要傻乎乎的再去绕一遍呢,强行降低自己智商?
遂发枪的工艺并不复杂,早在明朝就有人提出。
很多人对历史是有些许误解,大概是因为近代史的影响,其实火器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