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李厥李承乾无弹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章(第2页)

便是随意三对,就难倒了这天下的读书人,可惜无法当面请益。”

王玄策又问:“三位皆是饱学之士,为何不在楼下试试?”

娄师德三人对视一眼,下一刻皆捧腹,敬晖一指张柬之道:“他倒是不服,昨日枯坐一日,然一字未得,我和娄兄深知学浅,便早早败退熄了心思。”

……

PS:历史上,王玄策是贞观十七年去的,贞观二十年方回,这里我提前了,杠子们出征,哈哈。

张柬之看着大笑的两人,面上微黑郁怒道:“不用心焉知无所得。”

“哦,不知张兄得了什么?”娄师德打趣。

“某悟…悟了,那本就是绝对,相信再过百年也不可能有一人对出。”

此言一出,包括王玄策也没忍住笑了起来。

“此悯农诗为何署之二,难道还有之一?”王玄策指着纸上不解道。

“看来王兄是初来京城啊,没错,四月时京城便有悯农之一,也是皇孙所写…”

随着酒局近半,大家的话题有所转移,开始交流起治政牧民的各自看法。

张柬之言为仕者,当教化黎民,归劝圣人,百姓错者罚,圣人错则谏,不可枉顾百姓,一味逢迎君上,如此才是大夫之责。

敬晖则言为仕者要修身,首重清廉,自泏者则事必偏,长此必为小人所乘,失了本心。

而娄师德的看法又不同,他的志向是考中进士之后,驾青骢马、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做一个留名青史的儒将。

随着话题渐深,让王玄策颇感惊讶的是,原本以为只是随意碰到的三个读书人,但一番畅谈,他发现,这三人居然皆是胸有锦绣并非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