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页)
李厥可没打算这么轻易的放过几个世家子,今天让老房配合他做局,他就要先从名声上,重创一下这帮世家,
至于其他的,不急,自己还小可以慢慢来。
想到此,他再度坐到案几后,见此众人皆是不解,却听他看向崔平同道:
“崔卿是博陵崔,还是清河崔?”
崔平同愣了愣答道:“臣籍上清河。”
“哦,那便是清河崔了。我若是所记不差,崔家也自诩是耕读传家吧,我有一个问题不解,还请崔卿为我解惑。”
不待崔平同回答,李厥提笔边写边说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崔卿,你能为我解释一下,为何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吗?”
几个世家之人闻此,个个面色剧变。
看似又是一首悯农之诗,可是对世家而言便是诛心之语,因为大唐的粮食主产便是在世家大族的手里,而他们不仅吞并了大量的土地,且还不时的操控粮价。
就像昨日李厥去西市发现粮食价格上涨,便是世家知晓李二有东征的想法,开始收紧粮根,限量供应。
囤货居奇,这帮人玩的很熟,且玩得很黑。
这一首诗如果只是平常写出来根本不算什么,但李厥问的是崔家子,还让对方作答,这若是传出去,很难不让人联想。
崔平同面上阵青阵红,一是他不知该如何回答,其二他自诩是读书人,要回答也要以诗体的形式,他可没这个急才。
“此诗便送给崔卿,不急,你慢慢想,什么时候想到答案,什么时候给我答复就行。”
崔平同心中大恨,但他不能不接,不仅要接过还要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