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在农村当知青,安家生娃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3章 准备卖饰品(第2页)

孙秀英拍拍手。

我年纪大,我来。

我也敢,嫂子,你带我们赚钱,我们在没有胆量,还赚什么钱吧。

晚姐,我也敢吆喝。

温暮晚看这三人视死如归的神情被逗笑。

不用吆喝,没那么难,我们都做一些各种各样的头花饰品,然后咱们也都带戴上,去学校门口,去各个厂子门口。

那对咱东西感兴趣的人就会过来询问,咱们只是告诉人价格就可以

现在什么都早,明天吧,明天都去我家,我把东西都找出来,然后我教你们做饰品,做穿珠做头花。

温暮晚这么订了下来,第二天孙秀英几人齐聚温暮晚家,虽然温暮晚没有做过,但是在前世那视频不是白看的。

她做出了好几种头花,串珠发卡,项链手链。

真好看,我都想留下了。

这要卖多少钱啊?卖贵了没人买,卖便宜了这也不合算啊,这么好看。

温暮晚虽然不想卖低价,在现代手工的都很贵,但这个时代馒头才五分一个,她卖太贵也没有人买。

温暮晚只是先试验下,她对于这个方案没太大信心。

妈妈,这个好好看。

这个也好看。

这个才好看。

一天时间温暮晚四人做了各种饰品几百条,其中用纱布做的头花最简单,红的黄的粉的非常鲜艳。

以顾毅顾舒打头的七个孩子放学回到家就看见了一桌子的饰品。

每个孩子都拿了几天自己喜欢的,在相互说着自己选的好看。

你们喜爱的那就给你们了,只不过你们明天戴在身上去学校做宣传。

学校的老师是别村的知青,他们自知怎么也考不上大学了,就放弃了高考,也因为已经在村里成家了。

就毛遂自荐来到了学校做老师,林海等人被接走,冯建国就愁找谁来教孩们。

本来他是想让温暮晚和钟楚去学校,但是两人都不热衷于做老师,有知青上门,冯建国让温暮晚考核后当即就聘用了,之后又留下了三位老师。

温暮晚告诉了几个孩子每个头花的价格,她的意思是先在村里卖。

她们在做多做点,去摆摊至少每个摊位有个几百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个孩子高兴的拿着温暮晚给的饰品高兴的应答。

我刚才都想拦住你了,不让你给孩子们,这是咱们想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