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明军制的弊端!募兵制与世兵制的碰撞!李景隆的“仁”。(第6页)
朱元璋点头道:“的确如此。”
李逍道:“这不正反面证明了,宋朝就是因为招募民间不稳定的因素来募兵这样一项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农民起义的隐患,用冗兵消除社会安定的隐患。
这是一种矛盾转移的方法,十分高明,可惜用错了地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用国家最关键的国防,来解决这个隐患!
这样做的结果是,士兵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在宋太祖赵匡胤之时只有十多万人,到了宋仁宗时竟达到了八十万之众。
可想而知,招募这些灾民、流民、囚犯、地痞,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混日子的,战斗力不强。
因为兵源差,就导致士兵地位低下,没有地位。这才导致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就是传至宋朝。
而士兵是国家的基石,如果士兵的地位如此低下,一个国家想不完都难啊,咱们大明的军户制度,也有这个问题啊。”
一番话落下,整个场面都沉默了。
兵部的那些官员此刻还跪在地上,可却感觉不到膝盖疼痛,而是呆呆的看着国师。
朱高煦也震撼住了,北平的士兵素质之强,他是知道的,因为北平的士兵地位好像的确要高一些,待遇也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这还是没变法前的情况,变法后就不更不用说了,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但其他地方,的确是不行。
“有道理!”
朱高煦喊了一句。
“.”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示意他闭嘴。
朱元璋思虑万千,许久才开口道:“李逍,你的意思是说,咱大明的卫兵制不行,咱大明的士兵地位低下?”
李逍笑道:“刚才方尚书不是说了,跑到北平来的基本本上都是军户,这说明军户是多么不愿意当军户啊,抛开国家层面来讲,在大明被划上了军户户籍,那可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朱元璋:“.”